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樞相的意思、樞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樞相的解釋

唐 宋 對宰相兼樞密使者之稱。 清 代對官至大學士的軍機大臣亦有此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師保輔相·樞相》:“《宋朝會要》曰: 唐 以中官為樞密使, 後唐 始有帶相印者。則樞相之始自 後唐 也。又 至道 三年八月,以 曹彬 為兼侍中充使, 大中祥符 五年九月,以吏部尚書 王欽若 、戶部尚書 陳堯叟 并守本官同平章事充使,儒臣為樞密而兼使相,自 欽若 始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近二三年,京曹日窘,尋常部院官出無車馬者什九,殊不足以自别於齊民。而堂堂樞相且日策騾車入 東華門 内直,則 公孫宏 之故智矣!”專稱樞密使。參見“ 樞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樞相"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官職稱謂,指代古代中樞機構的核心官員,尤指宋代樞密院的長官"樞密使"。該詞由"樞"(本義為門軸,引申為關鍵、核心)與"相"(宰相、輔佐)複合構成,喻指掌握國家軍政機要的重臣。

在宋代職官體系中,樞相作為樞密院最高長官,與中書門下的宰相合稱"二府",分管軍事與行政。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其職責包括"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皇帝常以文臣充任此職以制衡武将。至南宋時期,樞相地位更顯赫,常由宰執大臣兼任,如開禧年間的韓侂胄即以平章軍國事兼領樞密使。

該稱謂也見于其他朝代對類似職位的代稱,如明代内閣首輔因執掌票拟之權,時人亦稱"樞相"。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論及:"唐宋以來,以樞密院掌兵,故稱其長官為樞相"。

引用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
  2. 中華書局《宋史·職官志》校注本
  3.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
  4. 北京大學出版社《宋代官僚制度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樞相”是中國古代官職稱謂,其含義因朝代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兩個階段解釋:

  1. 唐宋時期
    指宰相兼任樞密使的職位。樞密使最初多由宦官擔任,負責軍事機要。後唐開始出現宰相兼任樞密使的情況,宋代沿襲此制,如宋真宗時期王欽若、陳堯叟等均以宰相身份兼樞密使,被稱為“樞相”。這類官員集行政與軍事大權于一身,地位顯赫。

  2. 清代
    指官至大學士的軍機大臣。清代軍機處為中樞權力機構,大學士若兼任軍機大臣,則被尊稱為“樞相”,其職能類似前朝的軍政核心官員。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樞相”泛化為普通宰相,此說法不準确。該詞特指同時掌握行政與軍事(或機要)權力的高階官員,并非所有宰相均可稱“樞相”。

别人正在浏覽...

碧漪漪不見天日補衲參事測識赤祥牀貼出門合轍疊障鬥湊煩擾飛箭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鋒铓鳳繡敷菑高知肐落耕織圖貴秀故事片兒豪戶戶郎驕邪錦石金頭銀面即世絹綢決不課治狂歡節老人院罍觚樂業安居良姻留種龍盤鳳翥買單馬麥眉葉夢夢查查蔑陋泯卻内涵能所岐出岐入擾穰三顧茅廬奢傲生忿子神公收淚望風而逃蛙聲違強陵弱僞善無穢詳謹賢劫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