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樞相的意思、樞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樞相的解釋

唐 宋 對宰相兼樞密使者之稱。 清 代對官至大學士的軍機大臣亦有此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師保輔相·樞相》:“《宋朝會要》曰: 唐 以中官為樞密使, 後唐 始有帶相印者。則樞相之始自 後唐 也。又 至道 三年八月,以 曹彬 為兼侍中充使, 大中祥符 五年九月,以吏部尚書 王欽若 、戶部尚書 陳堯叟 并守本官同平章事充使,儒臣為樞密而兼使相,自 欽若 始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近二三年,京曹日窘,尋常部院官出無車馬者什九,殊不足以自别於齊民。而堂堂樞相且日策騾車入 東華門 内直,則 公孫宏 之故智矣!”專稱樞密使。參見“ 樞使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樞相”是中國古代官職稱謂,其含義因朝代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兩個階段解釋:

  1. 唐宋時期
    指宰相兼任樞密使的職位。樞密使最初多由宦官擔任,負責軍事機要。後唐開始出現宰相兼任樞密使的情況,宋代沿襲此制,如宋真宗時期王欽若、陳堯叟等均以宰相身份兼樞密使,被稱為“樞相”。這類官員集行政與軍事大權于一身,地位顯赫。

  2. 清代
    指官至大學士的軍機大臣。清代軍機處為中樞權力機構,大學士若兼任軍機大臣,則被尊稱為“樞相”,其職能類似前朝的軍政核心官員。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樞相”泛化為普通宰相,此說法不準确。該詞特指同時掌握行政與軍事(或機要)權力的高階官員,并非所有宰相均可稱“樞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樞相

樞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樞”和“相”。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樞”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九個筆畫。

“相”字的部首是“目”,總共有十個筆畫。

來源

“樞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政治制度。在古代,宰相是朝廷中重要的職位,負責輔佐君主治理國家。樞相指的是宰相中的首席宰相,地位更高。

繁體

“樞相”的繁體寫法為「樞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漢字的形狀和筆畫數也有所差異。根據曆史記載,古代“樞相”一詞中的“樞”字曾有多種寫法,如「軸」、「輸」等。

例句

他是國家的樞相,負責國家政務的決策。

組詞

樞紐、相伴、首相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宰相、總理、首相。

反義詞:平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