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府清商曲辭 吳 聲歌曲名。《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桃葉歌》 郭茂倩 解題引《古今樂錄》:“《桃葉歌》者, 晉 王子敬 所作也。 桃葉 , 子敬 妾名,緣於篤愛,所以歌之。《隋書·五行志》曰: 陳 時 江 南盛歌 王獻之 《桃葉》詩,雲:‘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歌”是東晉時期的一首樂府詩,屬于清商曲辭中的吳聲歌曲,其含義與創作背景如下:
《桃葉歌》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字子敬)為愛妾桃葉創作的詩歌。因王獻之對桃葉感情深厚,故以詩寄情。詩中“桃葉映紅花”等句,以桃葉起興,借自然意象表達對桃葉的專一與愛慕。
現存《桃葉歌》共三首,語言質樸,情感真摯。例如:“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通過重複意象和口語化表達,展現了吳聲歌曲的民歌風格。
《桃葉歌》不僅是愛情詩的代表,還成為後世文學中“才子佳人”母題的源頭之一。其創作背景與王獻之的書法成就結合,增添了曆史文化的厚重感。
注意:部分網頁(如)誤将“桃葉歌”解釋為成語,實為混淆了杜牧詩句的引用。需以樂府詩的定義為準。
《桃葉歌》是一首古代詩歌,用來贊美桃樹的美麗和生命力。這首詩将桃樹的葉子比喻為美好的事物,表達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向往。
《桃葉歌》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木”、“又”、“弋”、“歹”和“曰”五個部首,共有14個筆畫。
《桃葉歌》最早見于《文選·宋玉·桃葉》一篇,作者宋玉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古代文學家。這首詩以桃葉為象征,抒發了對美好事物和季節的讴歌,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桃葉歌》的繁體字為《桃葉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桃葉歌》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桃葉歌》。
這裡是一個關于《桃葉歌》的例句:
桃葉飄香,春風蕩漾,人們享受着大自然帶來的美好。
以「桃葉」為組詞的例子有:桃葉飄香、桃葉綠茵。
與《桃葉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桃樹頌、桃花賦。
與《桃葉歌》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離别悲歌、凋零顔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