罟目的意思、罟目的詳細解釋
罟目的解釋
網眼。《詩·小雅·魚麗》“魚麗于罶” 唐 孔穎達 疏:“罟目必四寸,然後始得入澤梁耳。” 明 何景明 《内篇十七》:“斧斤以時,罟目四寸。”
詞語分解
- 罟的解釋 罟 ǔ 魚網:“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 指法網:“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筆畫數:; 部首:罒; 筆順編號:
-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曆曆在目。目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看,視:目語。目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
網絡擴展解釋
“罟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基礎詞義
- 字面解釋:“罟”指漁網,“目”即網眼,合稱“罟目”表示漁網的網孔。
- 引申含義:常指代古代對漁網網眼尺寸的規範,例如“罟目四寸”,即要求漁網網眼不得小于四寸,以确保捕撈時放過未長成的小魚,體現生态保護理念。
2.曆史文獻引證
- 《詩經》注解:《詩·小雅·魚麗》中“魚麗于罶”一句,唐代孔穎達疏提到“罟目必四寸,然後始得入澤梁耳”,說明古代已有明确的漁業管理标準。
- 明代文獻:何景明《内篇十七》中再次強調“斧斤以時,罟目四寸”,将合理伐木與規範漁獵并列為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使用場景
-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章制度或注釋類文獻,用于強調通過技術規範實現資源保護,與現代“休漁期”“最小網目尺寸”等概念類似。
4.現代釋義
- 現代語境中“罟目”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漁業史、生态思想時仍有學術價值。可視為中國早期“人與自然和諧”理念的體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詳細出處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