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史的意思、典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史的解釋

(1).主管官吏。 宋 歐陽修 《河南府重修使院記》:“ 洛 都,天下之儀表,提封萬井,隸縣十九,王事浩穰,百倍他邑,而典史之局甚陋,不稱。”

(2).官名。 元 始置, 明 清 沿置,為知縣下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如無縣丞、主簿,則典史兼領其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典史”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官職含義(主要用法)

    • 曆史沿革:起源于元朝,明清時期沿襲,是縣級行政機構中的低級屬官,屬于“未入流”(無正式品階)的佐雜官()。
    • 職責範圍:主要負責緝捕盜賊、管理監獄、維護治安等事務。若縣内未設縣丞或主簿,典史可代行其職()。
    • 地位特點:雖為朝廷任命(吏部铨選、皇帝籤批),但月俸僅三石米(明代标準),辦公場所常較為簡陋()。
  2. 典籍與曆史的合稱(特殊語境)

    • 作為合成詞,可指代具有重要價值的史書或文獻(如《史記》《資治通鑒》等),也可形容學識淵博之人()。不過此用法較少見,更多出現在文學比喻中。

注意:日常使用或曆史研究中,“典史”通常指向官職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其行政職能或明清縣衙結構,可參考《明史·職官志》或地方縣志(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典史的意思

《典史》是一個漢語詞彙,既可以指典籍,也可以指曆史。在漢字傳統文化中,典籍通常是指重要的經典著作,而曆史則是指過去的事件和事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典史》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八”和“又”。其中,“八”表示“分八”的意思,而“又”表示“手”的意思。根據部首的組合,我們可以得出這個字的基本意義。

《典史》的總筆畫數是7,其中“八”的筆畫數是2,而“又”的筆畫數是4。

來源和繁體

《典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最初,這個詞的字形是“典”,它是由“八”和“又”組合而成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樣子,成為“典史”。

在繁體字中,“典史”分别寫作“典”和“史”,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典史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不過,由于古代的器物設施不同,道具也有所不同,所以部分字形可能會有輕微的變化。

例句

1. 他是一位研究曆史的典史大師。

2. 這部典史内容豐富,被譽為古代經典之作。

組詞

1. 史書:曆史的著作。

2. 典籍:包含各種經典著作的書籍。

3. 典型:代表性的、有代表性的。

近義詞

1. 曆史:過去發生的事件和事實。

2. 典藏:珍貴的著作,精選的文物。

反義詞

1. 當代:現在的,當前的。

2. 新史:指當代的曆史,比如指當代中國的曆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