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时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酷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季龙 ﹞又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 漳水 。”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方正》:“ 颜杲卿 为 安禄山 所擒…… 禄山 怒甚,缚於 东都 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气絶,大駡不息。”
(2).草木枝叶残谢脱落。《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 韦昭 注:“本,氐也。谓寒露之后十日,阳气尽,草木之枝节皆理解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草木节解,鸟兽腯肤。” 吕延济 注:“言草木凋落。”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烂文章之纠缠,警节解而流膏。”
(3).谓乐曲节奏分明。《文选·马融<长笛赋>》:“牢剌拂戾, 诸 賁 之气;节解句断, 管 商 之制也。” 吕向 注:“ 管仲 、 商鞅 二人,皆有断决之材,笛声节曲相解,句度断决,则 管仲 、 商鞅 之制度也。”
(4).剖开竹节。喻顺利无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序》:“他若定其二十五篇以后《汉志》,章剖句析,不必斤斤求合而自能以意逆志,可以一空前人之支离附合,与余夙所疑者不啻冰释而节解也。”
“节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为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酷刑名称
指古代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残酷刑罚,常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例如《晋书》描述石季龙将人车裂后肢解弃水。
自然现象
描述草木枝叶凋谢脱落的状态。《国语》记载“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韦昭注解释为寒露后阳气消散导致枝叶零落。
音乐术语
形容乐曲节奏清晰分明。马融《长笛赋》用“节解句断”比喻笛声的节奏如管仲、商鞅般果断严整。
象征性动作
剖开竹节,喻指行事顺利无阻。此义项多用于文学比喻。
提示:以上为精选释义,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或不同词典的对比解析,可参考、2、5、6等来源。
节解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分析、解释事物的本质和原理,揭示真理,使之更易于理解或者更加清楚明了。
节解这个词的部首是言,意为语言,笔画为八画。
节解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在古代,人们通过这本书来进行卜筮和推测,同时也用来解释人际关系和自然现象。
节解的繁体写法为「節解」。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节解的写法为「蕝解」或「詍解」。虽然写法不同,但含义与现代的节解相似。
1. 通过节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
2. 他以简洁明了的节解,让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
节解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组,例如:
一解:解释、分析某事物的本质。
多解:存在多种可能性的解释。
解说:对某事物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近义词可以用来代替或者替换节解,意思相似的词语有:
剖析、解析、解读、阐释
与节解相对的反义词是囿解,表示受限制的解释或受制于某种条件或局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