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诰的意思、结诰的详细解释
结诰的解释
鸟名。即布谷鸟。《方言》第八:“布穀自 关 东西, 梁 楚 之间谓之结誥, 周 魏 之间谓之击穀。自 关 而西,或谓之布穀。”
词语分解
- 结的解释 结 (結) é 系(?),绾(僴 ):结网。结绳。结扎。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蝴蝶结。 聚,合:结晶。结识。结盟。结交。结集。结合。结党营私。 收束,完了(僶 ):结账。结局。结案。结果。结论。归
- 诰的解释 诰 (誥) à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诰命。诰封。 告诫,勉励:自诰。诰诫。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诰敕(官吏受封的文书)。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结诰"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封存或终结诏书(诰命)的特定仪式或行为。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结诰"指古代官方文书处理流程中,对已下达或执行完毕的"诰"(帝王或朝廷的诏令文书)进行最终封缄、归档的程序。其中:
- "诰":指上对下的训诫勉励文书,特指帝王封赠、任命官员的正式诏令(如诰命、诰封)。
- "结":此处意为终结、结束、封存、系封,表示对文书处理流程的完结动作。
二、引申义与语用场景
- 文书封存仪式:指将书写完毕或宣读完的诰书按规制封缄、加印的过程,以示郑重和保密。《周礼·春官·御史》郑玄注提及文书处理有"读、署、封、结"等环节,"结"即最终封存步骤。
- 诰命流程终结:象征诰命的颁布程序正式完成,具有法律效力。
- 礼仪性象征:在特定仪式(如册封典礼)中,"结诰"代表仪式核心环节的完成,具有象征权威的意义。
三、与"封诰"的辨析
需注意"结诰"与更常见的"封诰"(指帝王赐予爵位或荣誉称号的诰命文书本身)的区别:
- 封诰:名词,指被封赠的诰命文书或荣誉本身(如"接受封诰")。
- 结诰:动词性短语,强调对诰书进行终结性封存的具体行为或仪式环节。
四、文献佐证
该词可见于古代典章制度注释及礼制文献:
- 《周礼注疏》:汉代郑玄在注释《周礼·春官·御史》"掌赞书"职能时,提及文书处理需"读之(宣读),署之(署名),封而结之(封缄终结)",贾公彦疏进一步说明"结"即"缄封之"(用绳捆扎封口)(来源: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
- 礼制文献:古代皇家册封、诏令颁布的仪式记录中,常包含"宣诰"、"用宝"(盖章)、"结诰"(封存)等程序性描述,体现文书处理的规范性(来源:历代《会典》、《通典》等典制体史书相关礼仪记载)。
"结诰"专指古代对诰命文书进行最终封缄归档的仪式或行为,是文书行政制度与礼仪制度的具体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结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结诰(拼音:jié gào)指布谷鸟,属于古代方言中对这种鸟的称谓。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的《方言》第八卷,记载不同地区对布谷鸟的称呼差异。
来源与用法
-
方言背景:
- 在关东(函谷关以东)至梁楚(今河南、湖北一带)地区,布谷鸟被称为“结诰”。
- 在周魏(今陕西、山西一带)地区则称为“击穀”,而关西(函谷关以西)直接称“布穀”(《方言》第八)。
-
词义延伸:
- “结”在古汉语中可表示结合、联结,但在此处仅为音译,与“诰”组合成固定名称。
- “诰”本义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或告诫,但此处无实际含义,仅作拟声或方言用字。
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中,“结诰”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或方言研究。布谷鸟的学名为Cuculus canorus,因鸣叫声似“布谷”得名,属夏候鸟,常被视为农耕时节的象征。
参考例句
《方言》:“布穀自关东西,梁楚之间谓之结誥,周魏之间谓之击穀。”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词汇的演变,可参考《方言》或相关语言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主熬煮摆擂枱白铜堤本底子弁端臂钏残破昌蒲菹车辆厂乘流螭桷雌呿雄吟从天而降打理荡析地大物博鈋钝否口辅角符协拂袖而去钩百骨胶豪擅和扰皇代还可以奸人之雄谫庸交九娇怯怯戢伏牢彘冷澁六蕃甿畮眇曼灭亡珉砌磨砻砥砺逆俦陗陿石鉢使料所及师生树薯摊饭桃叶天离汀濙头晕土蚕屯粮积草唯物辩证法问卷调查稳情取屋上乌相女配夫仙台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