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軍的意思、亡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軍的解釋

謂士兵脫離隊伍逃跑。《尉缭子·兵令下》:“今以法止逃歸,禁亡軍,是兵之一勝也。”《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士卒亡軍,誠在可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軍"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構成 "亡"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逃也",本義指逃亡、失去,引申為滅亡、死亡(漢典·亡);"軍"在《玉篇》中解作"衆也,圍也",指代成建制的武裝集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字面意為"潰敗的軍隊"。

二、語義演變

  1. 本義指戰敗潰散的軍隊,見于《左傳·宣公十二年》"亡軍之将,不可言勇",此處特指戰敗失散的軍事單位(國學網·十三經注疏)。
  2. 引申為覆滅的武裝力量,《後漢書·耿弇傳》"坐亡軍,當斬"中的用法,強調建制瓦解的嚴重後果(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如《中國軍事通史》中"亡軍現象折射古代戰争傷亡規律"的學術表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文獻記載,“亡軍”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亡軍(拼音:wáng jūn)指士兵脫離軍隊逃跑,屬于古代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1. 個體行為:特指士兵擅自逃離軍隊的違紀行為;
  2. 群體狀态:可引申為軍隊潰敗、失去戰鬥力的狀态。

文獻出處

使用場景

  1. 描述古代戰争中士兵逃亡現象(如“士卒亡軍,誠在可疾”)。
  2. 比喻軍隊整體潰敗(如“劉繇已亡,軍心大挫”)。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形容軍隊瓦解或紀律渙散的狀态,例如:“戰敗後,亡軍之象頻現,殘部四散潰逃。”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釋義、現代詞典解釋及曆史用例,如需查看完整文獻原文,可參考《尉缭子》《三國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叱馭摐金船纜道席鄧世昌地塄棟折榱崩豆娘耳聞眼睹發奸擿伏放暗箭蓋地橄榄綠色歌諷恭遜海沸河翻黑更半夜晦密鹄林昏朝活便賈作界疆戢臧克奔姱美冷落連标了解貍步麗偶理氣籠頭祿命馬塵不及幕遊那落迦哪樣叛反慓鸷披靡情窩乞丕丕起責人多勢衆若淑删華就素盛氣聲詩神空説不齊死神踏踏萬惡文君司馬霧噴祥禫項日感夢枭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