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階和封號。《新唐書·锺紹京傳》:“後坐它事,貶 懷恩 尉,悉奪階封,再遷 溫州 别駕。” 王闿運 《曾孝子碑文》:“推恩誥贈其父母一品階封。”
“階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員的等級和榮譽體系,其詳細解釋如下:
階封指官階(官員的等級)和封號(朝廷授予的榮譽稱號)的組合。例如,唐代官員可能因功晉升官階,同時獲得相應的爵位封號。
曆史文獻記載
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代官制,可參考《新唐書》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階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官職的封號和封號所對應的地位等級。
《階封》的部首是阜(fù),總共有12個筆畫。
《階封》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禮記•郊特牲》。在古代中國的封建制度中,君王把一定的領土賜予臣下,并給予相應的封號和地位,以表彰其功績和忠誠。
《階封》的繁體字為「階封」。
在古代,漢字「階」的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而「封」在古代的寫法是「封」字的上方加上一個「豆」字,表示君王授予的封號和等級。
1. 他憑借卓越的才能,獲得了一級階封。
2. 這位功勳卓著的将軍被封為一等公爵,獲得了最高的階封。
- 階級(jiējí)
- 階層(jiēcéng)
- 封號(fēnghào)
- 封賞(fēngshǎng)
- 地位(dìwèi)
- 官職(guānzhí)
- 職位(zhíwèi)
- 剝奪(bōduó)
- 去職(qùzh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