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唛頭的意思、唛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唛頭的解釋

[英mark]亦譯為“嘜”或“嚜”。用文字、圖形和記號标明在貨物的包裝上,以便識别一批貨物不同于另一批貨物的标記。其内容有:批號、件號、指運港口、目的地、收貨人,生産國名(地名)、合同號碼、貨名、數量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唛頭(讀音:mà tóu或mài tóu)是英文“mark”的音譯詞,主要用于國際貿易中貨物的包裝标識。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作用

  1. 核心含義
    包含兩層含義:

    • 廣義指商标或品牌标識;
    • 狹義指貨物外包裝上的運輸标記,用于區分不同批次貨物。
  2. 主要功能
    防止運輸過程中錯發、錯運,便于工作人員快速識别貨物信息,同時輔助追蹤物流狀态。

二、标準組成内容
根據國際貿易慣例,唛頭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 基礎信息:收貨人代號、目的港名稱;
  2. 物流标識:參考號(如合同號)、件數/批號;
  3. 擴展内容:原産地、許可證號、貨物體積與重量(非必需)。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進出口貨物包裝,常見形式包括:

四、讀音說明
現代漢語詞典标注為“mà”,但實際貿易中“mài tóu”更常用,兩種讀音均被接受。

如需進一步了解國際貿易标記規範,可參考、4、6的詳細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唛頭的意思

“唛頭”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用來形容标記、标籤或者标志物。它可以用來表示在商品包裝上貼的标籤,也可以用來表示在文件或物品上面打的記號。這個詞是廣東話借用過來的詞語,後來逐漸傳入普通話。在商業和物流領域中,唛頭通常用于标識貨物的屬性、來源地、目的地、數量等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字典的解釋,唛字由首字邊和屍字邊組成,分别屬于“口”部和“屍”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字源來源

唛字的來源比較有趣。最早,它來自于梵文中的“Mama”,意為“我的”,用來指示貨物的歸屬。後來,唛字傳入中國,成為标籤、标示的意思。這個詞在唐代廣泛使用,後來在現代漢語中得以保留和使用。

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唛字的寫法是「嘜」。它由部首口和尚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唛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早期的寫法類似于“乜”,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式。

例句

1. 商店裡的商品上都有精美的唛頭,方便我們查看信息。

2. 文員在文件上打上唛頭,表示文件已經過核準。

組詞

唛頭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如:

1. 唛頭清楚:形容标籤上的信息清晰明了。

2. 唛頭模糊:形容标籤上的信息不清晰,難以辨認。

近義詞

與唛頭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标籤、标志。

反義詞

與唛頭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無标、未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