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劫波的意思、劫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劫波的解释

亦作“ 劫簸 ”。简称“劫”。梵语Kalpa的译音。佛教分劫为大劫、中劫、小劫。谓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劫波,汉语复合词,由梵语音译词“劫”(kalpa)与“波”(音译后缀)组合而成,是佛教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时间概念。该词最早见于汉传佛经译本,如《大智度论》中记载“劫波者,时之极长也”,后逐渐融入汉语词汇系统。

从佛教哲学释义看,劫波指代宇宙循环周期中的漫长时段。据《俱舍论》记载,一个劫波包含“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完整周期约合人间1.28亿年。这种时间量度体现了佛教“诸行无常”的核心教义,如《法华经》所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在文学语境中,劫波常被赋予灾难性隐喻。鲁迅《题三义塔》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即借用佛教概念比喻战争创伤,赋予其历经苦难而重生的哲学意蕴。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形容重大历史变革或生存考验,如《现代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泛指灾难、浩劫”。

网络扩展解释

“劫波”是佛教术语,源自梵语“Kalpa”的音译,亦作“劫簸”,简称“劫”,是佛教中极为宏大的时间计量单位。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2.延伸含义

3.文化应用

如需更详细的佛教宇宙观或时间体系,可参考权威佛学文献或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保墒不落俗套不丧匕鬯操恶挡路诞姿电车钿花二辉发迹变泰方人方竹杖分絶复卒蛤骨搆敌骨化函稿河雒河鲜虹洞呼牛呼马僭居掎夺解煞进薄寄书鳞沮索卡带考察孔炤枯木死灰窋室灵威仰六省龙辇脉理满怀弥兵密椟尼丘溺沈倾身穷徼曲赐觑觎杀越实事求是食筯书呆气嗣圣泰山北斗天历天灶透视图幄帟苋菜仙峤逍遥自得蟹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