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冕的意思、平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冕的解釋

古代天子郊祭及臨軒,皇太子侍祭,王公、大臣等助祭時戴的冠冕。《晉書·輿服志》:“天子郊祀天地明堂宗廟,元會臨軒,黑介幘、通天冠、平冕。”《晉書·輿服志》:“平冕,王公、卿助祭於郊廟服之。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隋書·禮儀志六》:“皇太子……其侍祀則平冕九旒。”《隋書·禮儀志六》:“凡公及位從公、五等諸侯,助祭郊廟,皆平冕九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冕”是古代中國禮制中一種重要的冠冕,主要與祭祀、重大儀式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用途
    平冕是天子、皇太子及王公大臣在郊祭(帝王祭天地儀式)、臨軒(皇帝在殿前平台主持典禮)或宗廟祭祀時佩戴的禮冠。其使用場景具有嚴格的等級性,象征佩戴者的身份與權力。

  2. 形制特征

    • 結構:頂部為平闆狀,前後懸挂旒(玉珠串),旒的數量與佩戴者身份相關。例如:
      • 天子:通常為十二旒(但據《晉書·輿服志》記載,特定場合可能簡化)。
      • 皇太子:侍祀時戴九旒。
      • 王公:八旒,卿:七旒。
    • 配飾:以絲帶(組)為纓,顔色與其绶帶一緻。
  3. 曆史文獻佐證
    《晉書·輿服志》《隋書·禮儀志》均記載了平冕的使用規範,如天子在元會、臨軒等場合搭配黑介帻(頭巾)和通天冠,而王公大臣僅在助祭時佩戴。

  4. 延伸說明
    需注意“平冕”與“冕旒”的區别:前者特指特定禮儀中的冠冕,後者泛指帝王冠冕的通稱。此外,知網百科提到其形制包含“平闆”和垂旒,進一步體現禮制中對“儀容莊重”的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冕》的意思

《平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皇帝不戴冠直接以冕(帝冕)之實物來示威和朝會。在古代中國,平冕一般用于形容帝王以平民姿态示人,不以權威形象示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字由“冫”(bīng)部和“并”(bìng)部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平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劉敬傳》中。當時劉敬被封為武安侯,他便對賓客說:“我不喜歡穿戴尊貴的裝束,隻穿普通的衣服,就好像平民一樣,給大家一種平和自然的感覺。” 後來,這個詞開始被用來形容帝王不戴冠示人。

繁體

《平冕》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平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中,對于《平冕》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為“彳申幾冂丿先十力”。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了。

例句

1. 他雖身為皇帝,卻常常平冕示人。

2. 開國君主一直以來都以平冕示人,與百姓親近。

組詞

平凡、平民、平和、平庸

近義詞

平易、親民、樸實、質樸

反義詞

尊貴、莊重、威嚴、宏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