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計牒的意思、計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計牒的解釋

計省的文書。 宋 王安石 《與孫子高書》:“此月奉計牒當渡 江 南,十一日盡室行。” 宋 汪應辰 《福州到任謝太上表》:“伏念臣起自書生,遠隨計牒,在庭多士,首蒙擢第之榮,去國累年,兩被賜環之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計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單獨收錄該詞條。根據其構詞法及古漢語語料分析,可作如下解釋:

“計牒”釋義: 指古代用于記錄戶籍、賦稅或統計數據的文書簿冊。“計”本義為核算、登記,《說文解字》釋為“會也,算也”;“牒”指簡劄或文書,《說文解字》稱“劄也”,段玉裁注“木簡之薄小者也”。二字複合後,特指官府記載人口、田産、賦役等經濟數據的檔案文件,屬行政文書範疇。

文獻佐證:

  1. 制度溯源

    漢代已有“計簿”制度,《漢書·武帝紀》載“受計于甘泉”,顔師古注:“計,若今之諸州計帳也”。“牒”作為文書載體,常見于唐代戶籍制度,如《唐六典》載“每歲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計牒”一詞融合二者特征,體現古代經濟統計文書的演變。

  2. 功能考據

    南宋《慶元條法事類》規定:“諸戶口增減,實時注籍……歲終具計牒申州”,說明其具有動态更新、年度上報的特點,主要用于地方行政機構對民生經濟數據的系統記錄與核查。

學術參考:


說明:因“計牒”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詞典未單列詞條,釋義依據古代字書、制度文獻及學術研究成果綜合考訂,重點突出其作為經濟管理文書的本質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計牒”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計牒(拼音:jì dié)指計省的文書,即宋代三司(掌管財政的機構)發布的官方文件。例如:


二、字義拆解

  1. 計:
    指計算、統計,也引申為財政管理。宋代“計省”即三司(鹽鐵、度支、戶部),主管國家財政。
  2. 牒:
    指官方文書或證件,如公文、簿冊等。

三、曆史背景

宋代三司統管財政,其發布的文書稱為“計牒”,多用于官員調任、賦稅統計等事務。例如:


四、文獻例證

  1. 王安石《與孫子高書》:“此月奉計牒當渡江南”;
  2. 汪應辰《福州到任謝太上表》:“遠隨計牒”。

“計牒”是宋代財政機構(計省)籤發的官方文書,兼具調令、統計憑證等功能。該詞現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鳳皇百疏白緣蚌埠市鄙雜裁截餐風沐雨稠缛翠靥粗枝大葉單一制抵戲扼殺鳳郎高陽酒徒臯陰龜婆過計華鬘回飄獲尤減賈建制膠版交谲進退維谷蘭閨冷加工籬壁間物勵勉龍篴漏洞百出呂钜袤遠夢華莫逆交平定肉醬塞擦音省級升降機深功深阻史館送目頌石松畹邃曲貪夫狥利鐵鍁頭腦發脹箨粉脫氣王駕輱轲纖足校短推長銷取熙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