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家園所産之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桓玄 素輕 桓崖 , 崖 在京下有好桃, 玄 連就求之,遂不得佳者。 玄 與 殷仲文 書,以為嗤笑,曰:‘德之休明, 肅慎 貢其楛矢;如其不爾,籬壁間物,亦不可得也。’”
(2).指平凡易得之物。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 顧喜 ﹞體豐華,雙趺不纖妍,人稱 顧大腳 ,又謂之肉屏風。然其邁往不屑之韻,淩霄拔俗之姿,則非籬壁間物也。”
“籬壁間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字面含義
指家園内或籬笆、牆壁旁的尋常物品,即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普通事物。例如《世說新語·排調》中,桓玄以“籬壁間物”諷刺桓崖的桃子品質低劣,暗指其不過是家中平凡之物。
引申含義
也可泛指易得、不珍貴的東西。清代餘懷《闆橋雜記》中,用“非籬壁間物”形容顧喜氣質超凡,反襯其不落俗套。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比喻“人際隔閡”,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世說新語》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籬壁間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處在籬笆和牆壁之間的東西,也用來形容距離很近或者緊密相連的事物。
《籬壁間物》的拆分部首是⺮與士,它包含了13個筆畫。
《籬壁間物》最早出自《左傳》的「隱公五年」一章。
《籬壁間物》的繁體為「籬壁間物」。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籬」字的舊字形為「篥」,「間」字的舊字形為「閒」,「物」字的舊字形為「牜」。
他們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就像《籬壁間物》一樣。
相隔如「壁隔」,緊密相連如「物理」。
相隔、相連、緊密。
相遠、分離、疏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