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lm down]∶平穩安定
他的情緒逐漸平定下來
(2) [put down]∶平息
平定叛亂
(3) [judge]∶評議審定
(1).平息。《史記·殷本紀》:“於是諸侯畢服, 湯 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内。”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 蔡州 用兵日久,征發正困於人,未知何時得平定。”《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不若詐稱朝命,先正王位,然後以尊臨卑,平止 睦州 ,廣其兵勢,假道於 杭 ,以臨 湖州 。”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恩遇》:“兩 金川 平定,羣臣恭上詩冊。”
(2).評議審定。《後漢書·陳寵傳》:“又律有三家,其説各異,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
(3).安定;平穩。 宋 蘇轼 《徐州賀河平表》:“伊昔橫流,凜孤城之若塊;迨茲平定,蔚秋稼以如雲。” 曹禺 《日出》第二幕:“可現在情形特别,行市一個勁兒往下跌,要是平定一點,行市還有翻回來的一天,那你就大賺了。”
“平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平穩安定
指情緒、狀态或局勢從動蕩中恢複穩定。
例句:他的情緒逐漸平定下來(、)。
平息動亂
多指通過武力或行動鎮壓叛亂、恢複秩序。
例句:平定叛亂、戰争平定了(、)。
評議審定(較少用)
指對事物進行評判或最終裁決,常見于古代文獻。
例句:平定律令(、)。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言類網站。
平定是一個動詞,表示通過武力或者外交手段結束某種動亂、戰亂或者不安定狀态,使局勢恢複平穩、穩定。
平定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立”,共用4個筆畫。
《平定》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最初意為調平、使平靜。
在繁體字中,“平定”保持不變,仍然是“平定”。
在古時候,平定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由兩個字組成:“平”和“定”。
1. 經過軍隊的全力努力,動亂地區終于得以平定。
2. 他一番勸說後,終于平定了雙方的争執。
3. 政府決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徹底平定暴亂。
平定可以進行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的組詞:
名詞組詞:平定者、平定力量、平定事件。
形容詞組詞:平定的、平定狀态。
動詞組詞:平定局勢、平定沖突、平定紛争。
平定的近義詞有:安撫、穩定、調和。
平定的反義詞有:動蕩、不穩、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