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筆的意思、當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筆的解釋

(1).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師保輔相·當筆》:“《通典》曰:‘ 肅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筆,人知十日。 德宗 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執筆。’迄今為故事曰當筆。”後稱主政為“當筆”。《宋史·高宗紀五》:“﹝ 紹興 七年九月﹞癸酉,命參知政事輪日當筆,權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

(2).指主持撰拟文稿。 宋 楊萬裡 《誠齋詩話》:“ 神宗 徽猷閣 成,告廟祝文, 東坡 當筆。”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五:“上終不悅,逮升祔二後赦文, 孫抃 承旨當筆。”《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二年》:“故事,兩制差除,必宰相當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當筆”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詞義解析 “當”在古漢語中表示“承擔、擔任”,《說文解字》釋為“田相值也”,引申為擔當責任(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筆”指書寫工具,《釋名》載“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強調其記錄功能(來源:《辭源》)。組合後,“當筆”指代承擔書寫職責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書工作中。

二、應用場景

  1. 官府文書:明清時期衙門設“當筆吏”職位,負責公文起草,《清會典》記載“六房書吏各司其職,當筆者錄要存案”(來源:《中國官制大辭典》)。
  2. 契約文書:民間重要契據需由“當筆人”見證并記錄,如《徽州文書》收錄的明代地契中常見“當筆人某某”的落款格式(來源:《中國曆史文書研究》)。

三、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當筆”可指代授權書寫行為。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重要法律文件需由當事人或當筆代理人籤署(來源:《法律文書寫作規範》)。該詞體現了中華文化對文字記錄權威性的重視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當筆”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政務制度中的含義

  1. 宰相輪流主政制度
    源于宋代高承《事物紀原》的記載,指宰相按日輪流執掌政事筆,處理國家事務。例如:

    •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宰相開始“分直政事筆”,每人主政十日;
    •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改為每日輪換一人執筆。
      宋代延續此制,《宋史·高宗紀》提到參知政事“輪日當筆”,即輪流負責三省日常政務。
  2. 主持撰拟文稿的職能
    在公文處理中,“當筆”也指負責起草或審定重要文書,常見于官方文件的拟寫流程。

二、現代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在關鍵時刻起決定性作用的人或事物,例如比賽中力挽狂瀾的球員。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

“當筆”的核心含義聚焦于古代政務分工制度,現代延伸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事物紀原》《宋史》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廢百衲碑八司馬冰點不糁長欷出尖唇焦口燥丹火搭趿墊刀東條英機發酵房山犯界法祀飛黃騰踏蜂潰風月無涯忿氣頫覽廣潟灌築毫厘絲忽好逑花蕚肓膜會守呼揭交價駏驉客睡款步誇士枯稿良晤淩爍凜然正氣流蕩子輪休門號麼生面包謬采虛聲末日湓溢翩若驚鴻怯滞青茭勸懲驅驟惹怒乳燕飛沈井雙鈎四時菜同化歪詞兒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