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削的意思、黜削的詳細解釋
黜削的解釋
罷免,削除。多指地位、官職而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 謝幼輿 贜賄黜削,違棄其餘魚之旨也。” 唐 黃滔 《陳皇後因賦複寵賦》:“苟非茲賦之讚詠,奚救當時之黜削?” 清 龍啟瑞 《春秋王不稱天辨》:“夫因天下之無王,而託王以行法,己又黜削之,而自幹夫無王之罪。”
詞語分解
- 黜的解釋 黜 ù 降職或罷免:罷黜。廢黜。貶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削的解釋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發(?)。刮削。削足適履(把腳削去一塊來適應小鞋,喻遷就或勉強湊合)。 減少,删除:削剔。削職。削損。 像刀削過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網絡擴展解釋
“黜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ù xuē,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罷免官職、剝奪權力或地位,通常用于古代政治或社會語境中。
- 黜:意為罷免、革除;
- 削:意為剝奪、削弱。
兩字組合後,強調通過官方或權威手段解除某人的職務或特權。
詳細解釋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因失職、犯罪等原因被朝廷罷免或降職,例如史書、文獻中記載的官職變動。
例:唐代黃滔《陳皇後因賦複寵賦》中“奚救當時之黜削”,即指通過賦文挽救被罷免的境遇。
-
延伸含義
除官職外,也可泛指剝奪權力、地位或榮譽,如清代龍啟瑞《春秋王不稱天辨》中“黜削之,而自幹夫無王之罪”,暗含對權威的否定。
相關文獻與例句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勉學》:“謝幼輿贜賄黜削”,批評因貪腐被革職的行為。
-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日常使用較少。
“黜削”是帶有貶義色彩的書面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針對官職、權力或地位的剝奪行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黜削》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黜削是指剝奪、罷免、排斥、削減等意思的動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黜(丶、辦、刀)削(尤、刀、丿、剃)。
來源:黜削是古代漢字的組合,黜意為罷免、削除,削意為削減、删減。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剝奪、罷免或排斥某人或某事物。
繁體:黜削(繁體字也是黜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的黜削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用法相同。
例句:他因************被黜削了黨内職務。
組詞:黜退、黜免、削減、黜陟。
近義詞:解職、免職、開除。
反義詞:任用、提拔、晉升。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