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黜削的意思、黜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黜削的解釋

罷免,削除。多指地位、官職而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 謝幼輿 贜賄黜削,違棄其餘魚之旨也。” 唐 黃滔 《陳皇後因賦複寵賦》:“苟非茲賦之讚詠,奚救當時之黜削?” 清 龍啟瑞 《春秋王不稱天辨》:“夫因天下之無王,而託王以行法,己又黜削之,而自幹夫無王之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黜削(chù xu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罷免官職、削減權力或地位的方式對官員實施懲戒。以下是基于傳統辭書及文獻的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黜”(罷免、貶退)與“削”(剝奪、削減)組成,表示對官員既罷免其職位,又降低其俸祿或封爵。例如《舊唐書·李林甫傳》載:“因黜削其官爵,流徙嶺南”,即通過雙重處罰體現懲戒力度。

  2. 用法特征

    多用于古代政治語境,強調對官員權責的系統性剝奪。例如《宋史·職官志》提及“黜削以儆效尤”,體現其作為法律或行政手段的嚴肅性。

  3. 近義辨析

    與“罷黜”“革職”等詞相比,“黜削”更側重對身份與待遇的雙重剝奪,常見于史書對重大罪責的記載,如《資治通鑒》中“黜削功臣,以固皇權”。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黜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ù xuē,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罷免官職、剝奪權力或地位,通常用于古代政治或社會語境中。


詳細解釋

  1.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因失職、犯罪等原因被朝廷罷免或降職,例如史書、文獻中記載的官職變動。

    例:唐代黃滔《陳皇後因賦複寵賦》中“奚救當時之黜削”,即指通過賦文挽救被罷免的境遇。

  2. 延伸含義
    除官職外,也可泛指剝奪權力、地位或榮譽,如清代龍啟瑞《春秋王不稱天辨》中“黜削之,而自幹夫無王之罪”,暗含對權威的否定。


相關文獻與例句


“黜削”是帶有貶義色彩的書面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針對官職、權力或地位的剝奪行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蠟明經背公菶茸獖羊不分彼此差勁除壇從意殚謀戮力到伴道貎俨然登東羝觸藩棟朽榱崩蹲沓惡世防伺發用賦歸田付仗耕灌閣诏海軍衙門恨海火龍标家敗人亡降符江心景龍絶聖棄知軍風俊兄可地延渴睡狼須聊賴緑蛇埋殓畝鐘挪用祈珥青幡青絲簡編秋心區平人窮志短軟肥澀呐傷生受具雙鍵數說四布衣送眼素羅挽推完壯箱櫃銷曠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