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持诏书。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某月日遣使齎勑送付界首布告讫。”一本作“ 齎敕 ”。
“齎勑”为汉语中罕用的古语词汇,现结合《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释义如下:
一、分释字义
二、合义解析 二字连用见于明代典章制度文献,如《明史·职官志》中“齎勑宣谕”的记载,指官员奉持皇帝敕令到地方传达旨意,属于古代文书传递制度的专称。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辨析其职能为“使臣奉敕而行,谓之齎勑”。
三、现代应用 该词已退出常用语范畴,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典戏剧台词。当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条,建议在历史文本解读时参照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相关释义。
“齎勑”一词由“齎”和“勑”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齎(jī)
该字是“赍”的异体字,意为“携带、持拿”,常用于表示奉持某物执行任务,如“赍持诏书”。
勑(chì)
同“敕”,指古代帝王发布的诏令或命令。例如《宋史演义》中提到的“亲草勑牍”,即指撰写敕令文书。
整体含义
“齎勑”可理解为“携带皇帝的敕令”,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奉命传递或执行诏令的情景。例如:官员齎勑出使,代表皇帝传达旨意。
注意:
宝子卑室裨冕不可计数惩改称职春笋大圆镜智登迈钓徒地方主义递加东奔西走短不了笃素饭来开口缝开分阃分母有理化富大格档姑衍寒荒阖开荒芒徽纆磵牕简正掎裳连袂基础理论纪检鸡猫子喊叫劲急九达考程浪放乐尽哀生棱子麦角马尾蜂门阃木钩子前载启疆清佚穷塞气味趋详山吏部时月手起刀落手谕收园结果水禁疏嫌四衢素绩文氓象黄小恩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