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count on a promissory note] 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通融資金,銀行扣取自提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後以票面餘額付給持票人
拿沒有到期的票據到銀行或錢莊兌現或做支付手段,并由銀行或錢莊扣除到期以前的利息,稱貼現。 姚公鶴 《上海閑話》:“惟間有持票者不及守候支票之屆期。拟先期向該錢店兌取現款者,持票人按照未到期之日數,扣還該店利息若幹日,名曰貼現。” 巴金 《談<秋>》:“他做的是所謂‘貼現’,這種生意隻要有本錢,賺錢也很容易。”《文彙報》1990.12.26:“這家公司區别于外資銀行之處,在于側重項目融資,搞大宗批發業務,如外彙貸款、外币票據貼現……外币大額存款等。”
貼現是金融學術語,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據(如彙票、本票)轉讓給銀行或金融機構,後者按票面金額扣除從轉讓日至票據到期日的利息後,将剩餘金額支付給持票人的融資行為。其本質是通過支付利息換取資金提前變現,體現貨币的時間價值。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貼現定義為:
“票據持有人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兌換現金,銀行扣除利息後将票面餘額支付給持票人。”
該釋義強調三個核心要素:
- 票據未到期:需滿足時間條件;
- 利息扣除:體現資金時間成本;
- 銀行中介:操作主體為金融機構。
時間價值體現
貼現的本質是将未來現金流折算為現值,公式為:
$$ PV = frac{FV}{(1+r)^t} $$
其中 ( PV ) 為現值(實付金額),( FV ) 為票面金額,( r ) 為貼現率,( t ) 為剩餘期限。
折現計算行為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規定,貼現利息按公式計算:
貼現利息 = 票面金額 × 貼現率 × 貼現期限
實付金額則為票面金額扣除利息後的淨值。
短期融資工具
企業通過貼現将應收賬款轉化為即時現金流,屬于常見的資産負債表管理手段。例如:持有100萬元、90天後到期的彙票,以5%年貼現率貼現,可獲:
( 100 - (100 times 5% times frac{90}{365}) approx 98.77 ) 萬元。
引用來源
貼現是金融領域的重要概念,指将未到期的票據提前兌換為現金,或通過貼現率将未來現金流折算為當前價值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票據貼現
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業彙票(如銀行承兌彙票)轉讓給銀行或金融機構,後者扣除貼現利息後支付剩餘金額。例如,面額10萬元的彙票,若貼現率為5%,剩餘期限3個月,銀行扣除1250元利息(10萬×5%×90/360),支付98750元給持票人。
現值計算(金融學貼現)
将未來資金按貼現率折算為當前價值,公式為:
$$
PV = frac{FV}{(1 + r)^n}
$$
其中,PV為現值,FV為未來價值,r為貼現率,n為時間周期。例如,5年後1500萬元收益按8%貼現率計算,現值為約1020萬元。
主要類型
操作流程
通過貼現,企業可平衡現金流,金融機構則實現資金增值,體現了“時間價值”的核心理念。
安全電壓八材抱兒當戶薄器暴作撥草尋蛇博映曹溪禅說臭皮囊牀屋傳神觸手可及璁珩澹蕩擔倈燈匣子點汙雕除鬥霜傲雪瑰才雇托汗流洽背橫調河源湖北大鼓醬菜降色劍橋家爺進擊救護船積霙舉直措枉考治可憐蟲犁庭掃闾榴子漏卮矛渝馬靸眉山氓獠明業難心丸跑馬燈陪鬥竊鈎盜國耍嘴滖灖泰古題籤倜傥不羣通逵銅龠尺推立香楠限式細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