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衣的意思、裳衣的詳細解釋
裳衣的解釋
裳與衣。亦泛指衣服。《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晞,颠倒裳衣。”《禮記·中庸》:“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鄭玄 注:“裳衣,先祖之遺衣服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外道服飾,紛雜異製……裳衣無定,赤白不恒。” 清 王士禛 《帶經堂詩話·考證·字義》:“ 韓退之 詩多倒用成字,蓋本諸《三百篇》, 孫季昭 《示兒編》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
詞語分解
- 裳的解釋 裳 á 〔裳裳〕光明。 古代指遮蔽 * 的衣裙。 裳 ɑ 〔衣裳〕衣服。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裳衣”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裳衣”由“裳”與“衣”組成,泛指整套服飾。其中:
- 衣:指上衣,覆蓋上半身的服裝;
- 裳(cháng):指下裙,古代男女皆穿的下裝,形制類似現代長裙,用于遮蔽下體。
二、文獻例證
- 《詩經·齊風》中“颠倒裳衣”描述匆忙穿衣的情景,體現二者組合的日常性;
- 《禮記·中庸》提到“設其裳衣”,指祭祀時陳列先祖遺留的衣物;
- 唐代玄奘記載印度“裳衣無定”,反映服飾文化的多樣性。
三、文化延伸
古人穿衣講究“上衣下裳”的禮制,如《周易》強調“黃裳元吉”,将黃色下裳視為吉祥象征。需注意:
- 古代“裳”内穿開裆褲,外罩裳裙以蔽體;
- 現代成語“裳衣”偶喻自由不拘束的言行,屬引申用法。
四、讀音辨析
“裳”在“裳衣”中傳統讀作cháng,與“衣裳(shang)”的現代讀音不同。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發音。
(可通過漢典或查字典查閱更多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裳衣》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用于描述一種古代的服飾。下面是關于此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裳衣》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衤」和「衣」兩個部首。根據拆分的部首和筆畫計數法,它有4個筆畫。
來源:《裳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服飾文化。在古代,人們用「裳衣」來指代身上那一套覆蓋全身的衣物,通常是長袍或長衣。
繁體字:《裳衣》的繁體字為「裳衣」,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裳衣」的漢字書寫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的簡體字相似。
例句:他穿着華麗的裳衣,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組詞:裳裝、古裳、裳服、雲裳
近義詞:長衣、長袍、長袍袖
反義詞:短衣、短袍、短袍袖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