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空名告身的意思、空名告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空名告身的解釋

未填姓名的補官文憑。《新唐書·食貨志一》:“ 鄭叔清 與宰相 裴冕 建議,以天下用度不充,諸道得召人納錢,給空名告身,授官勳邑號。”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志苗》:“ 完者 取道自 杭 ,以兵劫丞相。陞本省參知政事,填募民入粟空名告身予之,即拜添設左丞。” 宋 嶽飛 《申府增補黃佐官職狀》:“契勘 黃佐 首先掩殺 周倫 賊徒獲捷,委是忠義勇敢,理其旌賞,已将朝廷降到空名告依便宜指揮書填武經大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空名告身是古代職官制度中的特殊文書形式,指未填寫任命對象姓空白委任狀。該制度主要流行于唐宋時期,其核心特征在于預先加蓋官印并拟定官職品級,待實際需要時再補錄受職者信息。

從構詞角度解析,"空名"即空缺姓名之意,"告身"為古代吏部頒發的官員身份憑證。《中國曆代職官考》記載,告身制度始于南北朝,至唐代形成完備體系,空名告身作為其衍生形式,本質是中央政府應對特殊時期的權宜之策。據《唐代官制研究》考證,安史之亂期間,朝廷曾批量籤發空名告身給節度使,用于前線将士的即時封賞,有效解決了戰時官員任命的時效性問題。

該制度在宋代進一步發展出分級管理體系,《宋史·職官志》明确記載空名告身按官職等級分為紫衣、绯衣等不同規格,五品以上須經宰執機構核驗,六品以下則由地方長官直接填寫籤發。這種彈性授權機制既維護了中央集權,又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成為古代官僚體系中的重要應急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空名告身”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特殊官職憑證,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1.基本定義

指未填寫姓名的補官文憑,相當于空白的官員任命書。持有者需通過特定條件(如納錢、納糧或軍功)填補姓名後,才能正式獲得官職或勳爵稱號。

2.詞義拆解

3.曆史背景與用途

主要用于財政籌措或獎勵功績。例如:

4.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新唐書》《辍耕錄》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邊帥避喧參閱龀歲赤誦慈佑打場墊底兒吊臨絙人逛蕩過厚豪毅盒擔禾秧薉孽嘉慶夾振謹思妓筵急轉彎開景客槎口詞寬身枯陳覽閲涼殿糧料院臉皮厚六根清浄柳市緬匿法募選牛車女歌手鋪鑿鎗摐欺猾窮昊其佗绮闱全盤托出沙鉢舍禁升馭飾辭手號軍獺髓天水碧筒簟投膏止火透骨草玩故習常閑曠狎猥息版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