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蜷曲其足。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今天下能不有萬一於閣下之才略,而猶跼足帖脅,私自憐愛其志力哉?” 清 吳偉業 《海蛳》詩:“跼足蟠根固,容頭掩的圓。”
(2).蹻足;舉足。喻時間短暫。《戰國策·齊策五》:“有而案兵而後起,寄怨而誅不直,微用兵而寄於義,則亡天下可跼足而須也。” 諸祖耿 集注引 王念孫 曰:“跼與蹻同。蹻足,舉足也。”
“局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将腳部蜷縮或彎曲的狀态。例如:
引申為“舉足”的動作,比喻時間極短或輕而易舉。此義源自《戰國策·齊策五》:
“亡天下可跼足而須也”(意為:滅亡天下隻需舉足之勞,片刻即可實現)。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用例及詞典釋義。
《局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足夠耐久,不易損壞”的意思。它用來形容物品質量好,經久耐用。這個詞主要用于口語中,常用于描述耐久性強、不容易破損的物品。
《局足》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走”和“足”,它們分别代表了人走路和足部的意思。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組合,可以推斷出這個詞與行走和足部有關。
根據《局足》的字形結構,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局足》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出現在現代漢語中。它的出現可能是因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關注産品的質量和耐用性。因此,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用來形容耐久的物品。
《局足》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由于《局足》是一個較為新的詞彙,因此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無特定的寫法。在古代,人們主要注重傳統文化和節儉,對于物品的耐久性并不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此,這個詞并未在古代出現。
1. 這雙鞋真是局足,穿了好幾年了還沒有破。
2. 這個手提包做工精細,非常局足。
3. 這把傘是專門為防風設計的,非常實用而且局足。
1. 局部:表示在某個範圍内。
2. 局限:表示限制在某種程度或範圍之内。
3. 局面:表示事物的整體形勢或情況。
1. 堅固:表示穩固耐用,不易破壞。
2. 耐用:表示能夠長時間使用而不損壞。
3. 牢固:表示結實穩定,不容易動搖。
1. 脆弱:表示易碎或容易被破壞。
2. 易壞:表示容易損壞或損壞率高。
3. 不耐久:表示使用時間短暫,易受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