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挾主行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指挾持君主,借其名義發布命令,與“挾天子以令諸侯”同義。該成語常用于描述權臣或勢力通過控制君主來掌握實權、號令他人的行為,含貶義色彩。
詞源與結構
“挾”意為挾制、利用;“主”指君主;“行令”即發布命令。四字組合形象地描繪了以君主為傀儡實施操控的行為。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南齊書·劉善明傳》:“魏挾主行令,實逾二紀。”此處指北魏長期挾持君主發號施令的現象。
用法與語境
多作謂語、定語或賓語,用于描述政治權謀或權力鬥争場景。例如:“權臣挾主行令,朝野皆受其制。”
近義詞
挾天子以令諸侯、假傳聖旨(後者側重僞造命令,不完全等同)。
對比與辨析
與“忠君愛國”相反,強調對君主權威的操控而非維護。
拼音差異
部分來源标注為“jiā zhǔ xíng lìng”,但“挾”在成語中更常用讀音為“xié”,可能存在版本或注音差異。
應用場景
適用于曆史分析、文學創作或比喻現代組織中的權力架空現象,使用時需結合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具體典故,可參考《南齊書》等史籍來源。
漢字詞語《挾主行令》是由「挾」、「主」、「行」、「令」四個漢字組成。以下是對該詞的詳細分析:
「挾主行令」是指在人們支配之下執行某種命令或行動。其中「挾」表示利用、夾帶;「主」表示主導、管理;「行令」表示執行命令。整個詞語引申出主宰、掌握局勢的意思。
「挾主行令」的四個漢字分别由以下的部首和筆畫構成:
「挾主行令」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尤其是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文獻。它常用于描述權力鬥争中的策略和手段。
「挾主行令」的繁體寫法為「挾主行令」。
在古代,「挾主行令」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碑刻資料。然而,總體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隻是細節上可能有些許變化。
以下是對「挾主行令」的使用例句:
與「挾主行令」相關的詞語有:
與「挾主行令」相反的詞語是「受制」,表示被他人支配或控制。
以上是對詞語「挾主行令」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完整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