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伯六的意思、馬伯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伯六的解釋

亦作“ 馬泊六 ”。亦作“ 馬八六 ”。亦作“ 馬百六 ”。指撮合男女搞不正當關系的人。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五出:“我 勝花娘子 ,見報街道者:唱《太子遊四門》,撞見馬八六。” 明 沉璟 《義俠記·設伏》:“若有好親事與我説一頭兒。若會做馬百六,我便費些錢也罷。”《水浒傳》第二四回:“ 王婆 笑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説風情,也會做馬泊六。’”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馬伯六》:“俗呼撮合者曰馬伯六,不解其義。偶見《群碎録》:‘北地馬羣,每一牡将十餘牝而行,牝皆隨牡,不入他羣……愚合計之,亦每伯牝馬用牡馬六疋,故稱馬伯六耶?’” 聶绀弩 《論武大郎》:“他的性命斷送在奸夫淫6*婦和‘馬泊六’手裡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伯六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馬伯六"(也寫作"馬泊六")是一個源自明清白話小說的古語詞,特指在男女不正當關系中牽線搭橋、居中撮合的中間人,尤其指女性。其核心含義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指那些以不正當手段撮合男女私通或拉皮條的人。

詳細釋義:

  1. 核心含義:

    • 指在男女私情或不正當關系中充當介紹人、撮合者的角色。
    • 常特指從事此勾當的女性。其行為類似于舊時買賣牲口的經紀人(“牙人”或“掮客”),但對象是人(尤其是女性),帶有強烈的貶低和鄙夷意味。
    • 這個角色往往為了某種利益(錢財、人情等)而主動促成或安排男女之間的私通。
  2. 詞源與構成:

    • “馬”: 此處并非指動物,而是宋元明時期市井隱語、黑話中對“婦女”或“女陰”的隱晦稱呼,帶有侮辱性。例如,“馬”在當時可指代娼妓或作為性對象的女性。
    • “伯六” / “泊六”: 一般認為源自“薄嬷”或“婆老”的音轉訛變。“薄嬷”指輕薄放蕩的婦人,“婆老”則指老婆子、老婦人。合起來,“馬伯六/馬泊六”意指從事拉皮條勾當的婦人(尤指老婦人)。另一種說法認為“伯六”源自“牽頭”(牽線人)的諧音或訛變。
    • 整體詞義是将撮合不正當男女關系的人比喻為買賣婦女(“馬”)的經紀人(“伯六”)。
  3. 用法與語境:

    • 主要用于明清小說、戲曲等俗文學作品中,反映當時的市井生活和語言。
    • 具有強烈的貶義,是罵人話,指斥對方行為下作、不知廉恥。
    • 常與“撮合山”(撮合人)、“牽頭”、“拉皮條”等詞義相近,但“馬伯六”更側重指女性且更具市井俚俗色彩。
  4. 現代使用:

    • 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非常罕見,屬于曆史詞彙。
    • 主要出現在研究古典文學(如《金瓶梅》、《水浒傳》等)、語言學(漢語史、方言學)或引用古籍的語境中。
    • 其含義已被“皮條客”、“拉皮條的”(中性或貶義)、“媒婆”(中性或略帶貶義,但主要指合法婚姻介紹)等現代詞彙所取代。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馬伯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一、核心含義

指撮合男女不正當關系的中介人,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例如《金瓶梅》中王婆被稱作“馬伯六”,《水浒傳》中郓哥罵王婆為“馬泊六”。

二、詞源與變體

該詞有多種寫法:

三、文學體現

  1. 《金瓶梅》第二回描述王婆“做牽頭,做馬伯六”。
  2. 《水浒傳》第二十四回通過郓哥之口,暗諷王婆的勾當。

四、其他解釋争議

個别低權威性資料提到該詞形容“有才能卻不珍惜的人”,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文獻,可能為訛傳。建議以核心含義為主進行理解。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或諷刺暗中促成不正當關系的行為,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典文學分析或方言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巴得謗國悲哭備選卞躁賓待脖領補叙草豬側不棱饬勉丑拙垂則春關祠田大僚當着矮人,别說短話蹈德達師得使定聘鈍顔返鹽佛迹高牆革法更做到懷金垂紫胡哨江右饑倉糾糾軍帽軍廳控馭良莠混雜恡惜檩子立業安邦李膺杯煤柱眠花宿柳奈良時代叡鏡如山壓卵三教圖色喜神色不驚實戶侍箕帚實據使屬嵩溟宿秀枉死愁城問寝視膳舞譜下服鄉捷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