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mperor]∶天子
(2) [the government]∶指朝廷、官府
(桓溫)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 劉越石( 琨)妓女。一見 溫入,潛然而泣, 溫問其故,答曰:“官家甚似 劉司空。”——《太平禦覽·裴氏語林》
(3) (按:“潛”是否為“潸”之誤)
(4) [official]∶尊稱作官的人
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日月屬官家。——唐· 白居易《喜星郡》
(1).舊時對皇帝的稱呼。《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官家難稱,吾欲行 冒頓 之事,卿從我乎?”《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康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稱天子為官家,始見於此。 西漢 謂天子為縣官, 東漢 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七:“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内人。”《水浒傳》第三五回:“你這鳥男女,好不識人,欺負老爺獨自一個,要換座頭。便是 趙官家 ,老爺也彆鳥不換。” 清 感星 《斷頭台·馀情》:“咳!我那慘死的官家呵!熱騰騰血填腔,應湔脫沉寃孽帳。”
(2).公家;官府。《三國志·魏志·張既傳》“斬首獲生以萬數”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牢獄之中,非養親之處,且又官家亦不能久為人養老也。” 唐 白居易 《秋居書懷》詩:“丈室可容身,鬥儲可充腹。況無治道術,坐受官家祿。”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詩:“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老殘遊記》第五回:“那有什麼法子呢!民家被官家害了,除卻忍受,更有什麼法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三:“從古以來,都是人隨王法草隨風,官家說了算。”
(3).舊時對官吏、尊貴者及有權勢者的尊稱。《太平禦覽》卷三九六引 晉 裴啟 《語林》:“﹝ 桓溫 ﹞於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是 劉越石 妓女。一見 溫 入,潸然而泣。 溫 問其故,答曰:‘官家甚似 劉司空 。’” 熊正國 《高爐邊的彜家》:“原來娃子們在官家時,各自沒有家,總是一群人睡一個草窩。” 孟左恭 《草原的兒子》:“媽媽叫道:‘大官家,我犯了什麼罪?’”
(4).舊時 吳 地婦女對公婆的稱呼。參閱 宋 王楙 《野客叢書·稱翁姑為官家》。
"官家"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曆史語義,現根據權威辭書及文獻典籍釋義如下:
一、帝王别稱 《漢語大詞典》記載"官家"始見于《晉書·石季龍載記》,指代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北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三考證:"官家之稱,謂‘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揭示該稱謂源自古代帝王治國理念的哲學表達。
二、朝廷官府 《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元年》胡三省注:"官家,謂官與家也",此處指代國家行政機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第二義項為"政府機關或國家公職人員",如"官家文書"等現代用法。
三、特定職官 《宋史·職官志》記載宋代三司使别稱"計相",時人尊稱為"官家",特指掌管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該用法具有曆史語境局限性,多見于宋代典章制度相關文獻。
四、權屬主體 《唐律疏議》中"官家物"與"私家物"構成法律概念對舉,此處"官家"指國家財産所有權主體,體現古代物權制度特征。清人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部》沿用此法律術語體系。
“官家”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對皇帝的尊稱
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晉書·石季龍載記》記載石虎以“官家”指代皇帝。至宋代尤為盛行,北宋臣子解釋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強調皇帝應效仿三皇五帝的至公無私()。《大宋宣和遺事》等文獻中“趙官家”即指宋朝皇帝,此稱謂既區别于“天子”的神權色彩,又隱含對皇權理性化的期待()。
指代朝廷、官府或公家
廣義上泛指官方機構或公共事務,例如“官家的桌子”即公物()。此用法常見于民間語境,與“私”相對,如白居易詩句“官家利薄私家厚”即體現此意()。
對官吏或尊貴者的敬稱
作為社交用語,用于尊稱官員個體。例如《太平禦覽》引《裴氏語林》中“官家甚似劉司空”,即以“官家”表達對官員的敬意()。
曆史演變:漢代多稱皇帝為“縣官”“國家”,魏晉後逐漸被“官家”取代。宋代皇帝以此自稱,既标榜賢德,又反映皇權觀念從神性向世俗化的轉變()。
稗秕兵器不避艱險嘲劇枨子弛罟重重倒冠落佩镫杖迵迵鬥色争妍奮武浮人高渾鼓劍過極行列合盤賀宴畫卵雕薪黃連木環紐鑒格健卒近服謹力譏繩決事空枝跨世昆苗連壤寥戾廪糧柳聖花神亂紀騄骊麻稈謾道門扇謀臣武将南越拏手錢糧情佚契文裙襵三逆時不我與時曆贖愆四監擡肩台面拓印停辦退智尉納校輯枭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