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犒賜。《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出金帛酒炙犒飫軍士。”
“犒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ào y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通過提供飲食、財物等方式慰勞或獎賞他人,以激勵士氣或表彰功績。該詞由“犒”(慰勞、獎賞)和“饫”(供給飲食)兩字組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賞罰制度或成語典故,可參考《續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
犒饫(kào yù)是一個漢字詞語,它表示為對士兵、工人或賓客的宴請、款待或賞賜,以示鼓勵或獎勵他們的辛勤努力。
犒饫這個詞的意思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犒(kào)和饫(yù)。在漢字中,犒是由犭(quǎn,犬的部首)和告(gào,意味着傳達)組成,意味着以食物款待,是一種對待下人的姿态;而饫則是由食(shí,食物的部首)和育(yù,意味着養育)組成,表示以飲食喂養。
犒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文獻《禮記》中的《雜記下》。它的意義在古代非常廣泛,既可以指宴請來賓的款待,也可以指對軍隊或勞動者的賞賜。在古代,犒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禮儀行為,被視為尊重和激勵的表現。
犒饫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為「犒饇」。
古代犒饫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饫」字在古文字中的形狀類似于現代字「飫」,表示宴請或供養。而古代「犒」字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依然由犭和告組成。
1. 将軍親自主持犒饫,以示對士兵的重視。
2. 公司為員工提供了豐盛的犒饫,以慶祝項目的成功。
3. 傑克的朋友們為他的生日準備了一場隆重的犒饫活動。
1. 犒賞(kào shǎng):以食物或獎勵物品獎賞士兵或工人。
2. 犒戍(kào shù):給駐守在邊防或要塞的軍隊提供食物和供給。
近義詞:獎勵、款待、宴請、奉養。
反義詞:責罰、懲戒、戒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