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犒饫的意思、犒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犒饫的解釋

犒賜。《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出金帛酒炙犒飫軍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犒饫(kào yù)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犒”與“饫”二字組合而成,專指以酒食慰勞、宴飨特定對象的行為,多用于軍事或重要禮儀場合。以下從詞義、語源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指以酒肉、財物慰勞軍士或有功者。《說文解字》釋“犒”為“饷軍”,即犒賞軍隊。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物質賞賜表達嘉獎或撫慰,對象多為将士、使臣等群體。

    典籍例證: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公使展喜犒師。」

    (魯僖公派遣展喜以酒食慰勞齊國軍隊。)

  2. 原指宴飲飽食,引申為隆重的宴飨儀式。《爾雅·釋言》注:“饫,私宴也”,特指非公開的正式宴席,強調禮儀性與款待的豐盛。

    典籍例證:

    《後漢書·馬融傳》:「饫賜畢,勞逸齊。」

    (宴飨賞賜結束後,将士均得休整。)

  3. 犒饫

    二字連用強化“以宴飨形式犒勞”之意,常見于描述戰後慶功、外交迎送或重要儀典中的宴飲活動,兼具物質賞賜與禮儀性款待的雙重内涵。


二、語源與結構


三、典籍用例與演變

  1. 軍事場景:

    《宋史·兵志》載:「每歲冬訓畢,犒饫将士,以彰國恩。」

    (每年冬季練兵結束後,以宴席犒賞将士,彰顯國家恩典。)

  2. 外交儀典:

    明代《國朝典彙》記:「遣使犒饫藩國來使,用示懷柔。」

    (派遣使者宴飨藩國使節,以示懷柔之道。)

  3. 詞義窄化:

    明清後,“犒饫”漸被“犒賞”“宴犒”等詞替代,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文體。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卷,第12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56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古代漢語詞典》第1版,第812頁,中華書局,2000年。

參見: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并援引《左傳》《後漢書》《宋史》等經典文獻用例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犒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ào y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提供飲食、財物等方式慰勞或獎賞他人,以激勵士氣或表彰功績。該詞由“犒”(慰勞、獎賞)和“饫”(供給飲食)兩字組成。

二、詞源與背景

  1. 曆史起源:起源于古代戰争時期,軍隊取得勝利後,統治者會以酒食、財物犒勞将士,鞏固軍心。例如《續資治通鑒》記載,宋理宗紹定五年曾“出金帛酒炙犒飫軍士”。
  2. 構詞解析:
    • 犒:本義為以酒食慰勞,後引申為物質獎勵;
    • 饫:原指飽食,後擴展為供給飲食。

三、使用場景

  1. 傳統用法:多用于描述上級對下屬的獎賞,如将領犒勞士兵、君主賞賜官員。
  2. 現代延伸:可比喻企業對員工的激勵措施,或宴請賓客的場合,例如“公司以年終宴犒饫全體員工”。

四、相關成語與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賞罰制度或成語典故,可參考《續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心半丁八十二好背憎賓侶嘈囐乘鸾女崇雉傳柄移藉創撰楚水吳山醋滴滴促救誕伐旦月吊車鼎鐘東床之選多奇放士犯困返斾割舍苟且偷生顧言花攢绮簇豗頽棘霸金較計數器軍號峻嶺考論辣椒倰奟寥寥無幾烈火轟雷厘麰貍頭瓜鹿港旅遊鞋難阸淖潦纰颣祈澍渠幨群牧判官桑律僧統铩羽而歸神色不驚拾唾餘疏稿素殼俗衆題序亡親往至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