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無擔石的意思、家無擔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無擔石的解釋

謂家中貧乏,存糧極少。《東觀漢記·吳祐傳》:“﹝ 吳祐 ﹞年二十,喪父獨居,家無擔石,而不受贍遺。”《北齊書·李元忠傳》:“ 世宗 報以百練縑,遺其書曰:‘儀同位亞台鉉,識懷貞素,出藩入侍,備經要重。而猶家無擔石,室若懸磬,豈輕財重義,奉時愛己故也。’”亦作“ 家無儋石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狂生》:“ 濟寧 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家無擔石"是漢語中一個源自古代計量單位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家庭極度貧困、缺乏基本生活物資。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記載,該成語可拆解為以下三個維度:

一、詞源解析 "擔"與"石"均為古代容量單位(1石=10鬥≈120斤,1擔=100斤)。成語通過雙重否定加強語義,"無擔石"即形容存糧不足一擔一石,體現物質匮乏程度。《辭源》指出該表述最早見于《漢書·揚雄傳》"家産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後經演變形成固定短語。

二、語義特征 該成語屬主謂式結構,作定語時描述家庭經濟狀态,如《後漢書·郭丹傳》載"家無擔石,委粟空廪"。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與"家徒四壁""甕牖繩樞"構成近義關系,但更側重糧食儲備的匮乏特征。

三、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特别标注需注意字形差異,标準寫法應為"家無儋石"(儋通擔),但在明清小說中已出現"擔"字的通用現象。當前兩種寫法均被權威辭書收錄,實際使用中可依據語境選擇。

網絡擴展解釋

“家無擔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釋義

形容家中極度貧困,連少量的糧食儲備都沒有(十鬥為一石,兩石為一擔)。比喻家境極其困難。


出處與演變

  1. 核心出處:宋代蘇轼《乞赙贈劉季孫狀》中記載:“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無儋(擔)石。”
  2. 其他文獻:
    • 《北齊書·李元忠傳》提到:“而猶家無擔石,室若懸磬。”
    • 《三國志》中也有類似用法:“家無擔石之儲。”

用法與特點


例句參考


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擴展,可參考蘇轼、蒲松齡等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知足班草榜人包工悲默冰筍駁蝕不礙事不遑暇食不矜不伐蒼狗藏怒宿怨察究唱頭馳影牀屏船身吹劍首詞翰打掩護訂賣端涯獨威發蒙啟滞反擊風木之思訃帖公權還直擐餅皇闼毀辱假吏金娥經痛句攔娵隅空耗老怯令草木丸弄虛作假跑動偏說娉婷前墳散絕上下一心勝絕事齊事楚水煤氣朔途驷蓋雖然踏趿撻通通帛吐剛茹柔突隙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