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摩拊的意思、摩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摩拊的解釋

撫摩;安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池龍少女遊覽水濱,忽見釋種,恐不得當也,變為人形,即而摩拊。”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馴鸠》:“明日,籠以授 宣 ,自是不復出,馴狎左右,以手摩拊皆不動。” 明 袁宗道 《叙守考績序》:“公摩拊小民,如慈母之哺嬰孺。” 清 唐孫華 《秣陵太守行》:“心似寒泉徹底清,隻把窮黎手摩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摩拊是古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摩”與“拊”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用手輕輕撫摸、撫弄或安撫,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對物體或人的輕柔觸碰行為。具體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指物體間的摩擦、接觸,《說文解字》釋為“研也”,引申為用手反複揉搓或撫觸。

    例:《禮記·内側》“摩笄”即指摩擦發簪的動作。

  2. 意為輕拍、撫摸,《說文解字》注“拊,揗也”,強調輕柔的拍打或安撫動作。

    例:《漢書·吳王濞傳》“拊其背”即輕拍背部以示安慰。

二字結合為“摩拊”,側重指以手心或手指輕柔、持續地觸摸或安撫,隱含溫存、慰藉之意。


二、典籍用例

  1. 《黃帝内經·素問》

    “按摩勿釋,着針勿斥,移氣于不足,神氣乃得複”(《調經論》),其中“按摩”與“摩拊”意近,指通過手法舒緩身體。

    來源:中醫經典《黃帝内經》

  2. 唐代醫書《外台秘要》

    記載“摩拊腹背”之法,用于治療小兒腹痛,強調以掌心溫熨撫揉。

    來源:王焘《外台秘要》

  3. 清代小說《聊齋志異》

    “女解袍摩拊,頃刻如故”(《宦娘》),描述以手撫摸衣物使其平整。

    來源:蒲松齡《聊齋志異》


三、現代釋義與使用

現代漢語中“摩拊”已罕用,但可解作: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摩拊”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ó f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摩拊”由“摩”和“拊”兩字組成:

    • 摩(mó):意為“撫摩、接觸”,如《西遊記》中“摩弄”即撫摸之意。
    • 拊(fǔ):指輕拍或安撫,如“拊心”表示撫胸動作。
      組合後,“摩拊”整體表示撫摩、安撫,既指物理上的觸摸,也引申為情感上的安慰。
  2. 用法與語境

    • 物理撫摩:如“摩挲(suō)物件”即用手輕輕按着移動,與“摩拊”動作相似。
    • 情感安撫:常用于描述對人或群體的慰藉,如“摩拊百姓”即安撫民衆。

相關擴展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成語關聯,可查閱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闇跳白羽書生幫套裱糊草戚儳道塵埋吃不退次辂刺篷村學丹绮搗裝殿使訛意放權風會風說撫愛覆是為非蓋造剛氣耕畜購贖挂慮光芒歸籴過得去呵佛駡祖患害婚對介白稽檢景泰藍箕裘腳本可巧斂聲屏氣劣撅列土分茅流響隆極龍舌蘭馬願如羊綿野難乎為繼屏攝輕約瓊片散辭申旦達夕審雨堂視護睡眠隨踵而至汰絶桃羞李讓往往遺酌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