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暖爐的意思、暖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暖爐的解釋

冬日禦寒取暖的火爐。近年亦有電暖爐。 唐 白居易 《歲除夜對酒》詩:“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爐眠。”《新民晚報》1987.1.12:“一種名為‘萬發’牌的 法國 産原裝九個散熱片充油式電暖爐近日到貨上市。”

亦作“ 煖鑪 ”。 1.冬天取暖的爐子。 唐 白居易 《晚起》詩:“煖爐生火早,寒鏡裹頭遲。”

(2).冬天圍爐飲宴。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月一日》:“有司進煖爐炭,民間皆置酒作煖爐會也。” 宋 金盈之 《醉翁談錄·京城風俗記》:“舊俗,十月朔開鑪向火,乃沃酒炙臠肉於鑪中,團坐飲啗,謂之‘煖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暖爐是漢語中具有明确指代功能的複合名詞,由“暖”與“爐”二字構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用于取暖的爐具”,其中“爐”指代“供燒煮、取暖或冶煉用的設備”(商務印書館,2016)。從詞源學角度,“暖”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為溫度適宜;而“爐”字從火從戶,體現其與火源及居所相關的功能特性。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暖爐的實物形态可追溯至漢代銅制“溫爐”(《中國青銅器全集》文物出版社,1993),其雙層結構設計可同時實現炭火保溫與安全防護。至唐宋時期,瓷制暖爐在《東京夢華錄》中已有“紅泥小火爐”的記載(孟元老,1127),印證了其作為文人雅集器具的文化屬性。

現代漢語語境下,暖爐的範疇已擴展至電熱裝置,但核心語義仍保持穩定性。《辭海(第七版)》特别指出,該詞在方言中偶有轉義,如閩南語區存在“暖爐”代指火鍋的語用現象(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這種語義流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在地域文化中的適應性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暖爐是一種用于冬季取暖的裝置,其含義和演變可結合曆史與現代用途綜合理解:

一、基本定義

暖爐指通過燃燒燃料或電能産生熱量、用于禦寒的器具。傳統形式為火爐,燃燒煤炭或木材;現代衍生出電暖爐、燃油采暖爐等類型。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由火盆演變而來,唐朝始創,白居易詩句"慵傍暖爐眠"即描述其使用場景。
  2. 興盛期:明清時期工藝成熟,宮廷與民間普遍使用,明朝中後期制爐工藝達到高峰。
  3. 現代轉型:20世紀後出現電暖爐(如法國産充油式電暖爐)、燃油爐等新型設備。

三、功能與文化

四、主要類型

類型 燃料/能源 特點
傳統火爐 煤炭/木材 需通風防一氧化碳中毒
電暖爐 電能 便捷安全,無明火
燃油采暖爐 柴油/煤油 可提高空氣濕度

注:現代暖爐已從單純取暖工具發展為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的家電,但其核心目的仍圍繞禦寒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哀響奧理背腹受敵筆尖賓餞日月璧潤豺獺常備窗花慈禧太後從自大挑第五縱隊笃好訛殽風神負情幹嘉鬲并寡信輕諾瓜飲寒氛航次橫勢歡溜溜儉禮劍履上殿結鱗襟契金吾雞旗極日俊俠領水鱗眴纚屬毛發聳然茂密馬頭調昧視木罂缻惱殺攀配平權牽埭氣墊船乞留曲呂瓊立窮崖絶谷勝況生死交受嬗殊言别語四表挑取無形進出口鄉夢象箸玉杯翕變寫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