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八姨的意思、十八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八姨的解釋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風神。也稱“封姨”。 唐 天寶 中,處士 崔玄微 春夜遇諸女共飲,席上有 封十八姨 。諸女為衆花之精, 十八姨 為風神。見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後因以代稱風。 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 妬婦灘 頭 十八姨 ,颠狂無賴占佳期,喚它 滕六 把春欺。” 明 劉基 《題風中水仙花圖》詩:“癡妬 封 家 十八姨 ,不争好惡故相欺。”參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下》。

(2).古代傳說中有化為婦人的虎精,自稱“十八姨”。《太平廣記》卷四三三引 前蜀 杜光庭 《錄異記·姨虎》:“ 嘉陵江 側有婦人,年五十已來,自稱 十八姨 。往往來民家,不飲不食。每教諭於人曰:‘但作好事,莫違負神理。居家和順,孝行為上。若為惡事者,我常令貓兒三五箇巡檢汝……’民間知其虎所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八姨是漢語中對風神的一種拟人化别稱,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特指司掌風力的女神。其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本義解析

十八姨最早見于唐代志怪小說《博異志》,記載風神為十八位女子,其中排行第十八者性情頑烈,常摧折花木,故被尊稱為“十八姨”。後世以此作為風神的代稱,尤其強調其恣意狂放的自然屬性。

例證

《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六》引《博異志》:“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其來有迅風隨至。”


二、文化引申義

  1. 自然力量的象征

    古代文學中常用“十八姨”隱喻不可控的自然偉力,如狂風肆虐、摧枯拉朽之勢。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載:“風曰十八姨,蓋風有拔木飛沙之力。”

    來源:《山堂肆考·卷十二》

  2. 神話人格化的典型

    将自然現象賦予人形與排行,反映古人“以人拟神”的思維。清代厲荃《事物異名錄·歲時部》釋:“風神名封十八姨,亦曰封家姨。”

    來源:《事物異名錄·卷三》

  3. 文學中的詩意表達

    文人借其名增強作品感染力,如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以“十八姨”喻風,烘托奇幻場景。


三、語言學特征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太平廣記》(宋代類書)

    收錄唐代《博異志》原文,為“十八姨”典故最早出處。

  2. 《事物異名錄》(清·厲荃)

    系統整理風神别名,明确“十八姨”詞條釋義。

  3. 《漢語大詞典》

    釋為:“傳說中的風神。又稱封十八姨。”


十八姨是漢語獨有的神話詞彙,承載古人敬畏自然與文學想象的雙重智慧,其釋義需結合文獻記載與文化語境全面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八姨”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重要形象,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風神代稱
    源于唐代谷神子《博異志·崔玄微》的記載:處士崔玄微春夜遇衆女子飲宴,其中一位自稱“封十八姨”,實為風神。後世常以“十八姨”或“封姨”代指風,如宋代張孝祥詞中“妒婦灘頭十八姨”即用此典。

  2. 虎精化身
    另一傳說記載于《太平廣記》,嘉陵江畔有婦人自稱“十八姨”,不飲不食,常勸人行善,實為虎精所化。此形象體現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拟人化想象。

  3.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十八姨”常與自然現象結合,如明代劉基以“癡妬封家十八姨”暗喻風的狂放,突顯其拟人化特征。

别稱與關聯
“十八姨”亦稱“封家十八姨”“封姨”“風姨”,不同文獻中名稱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風神。

“十八姨”兼具神話與文學雙重色彩,既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古人借以抒懷的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拔茅連茹八字行船不物漕引差夫刺蜜詞言打花臉丹镂掂梢折本短晷風靡雲蒸覆翼拂雲堆幹松各養的各疼公槐共價化合物滾落橫理萑澤會籍煎豆摘瓜剪切形變克星蘭槐樂苑漣洳料槽立極籬菊臨監流競懰栗美盛麪湯摩笄鬧哄甯王牛奶杮扭扭屹屹鷗浮鹭立起蕩侵虐懾怖贖杖擡頭不見低頭見托領脫逃王書亡狀惟謹渥集舞天五株小奶奶校尉挾天子以令諸侯寫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