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遣将的意思、調兵遣将的詳細解釋
調兵遣将的解釋
(1) [move troops]∶調動兵将,進行布置
早早調兵遣将,剿除賊寇報仇。——《水浒傳》
(2) [deploy forces]∶進行人員的安排布置
詳細解釋
調動兵馬,派遣将領。引申為調動布置人力。《水浒傳》第六七回:“因是 宋公明 生發背瘡在寨中,又調兵遣将,多忙少閑,不曾得見。”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他這樣想時,不禁深深地發恨;恨這人那人調兵遣将,預備作戰。” 浩然 《豔陽天》第三五章:“屋裡的兩個年輕人,兩個基層幹部,他們正在為自己的階級調兵遣将。”
詞語分解
- 調兵的解釋 訓練兵卒。 宋 梅堯臣 《送晁質夫太守知深州》詩:“地涼宜牧馬,塞近慣調兵。”.調遣軍隊。《史記·吳王濞列傳》:“上方與 鼂錯 調兵笇軍食,上問 袁盎 曰:‘君嘗為 吳 相,知 吳 臣 田祿伯 為人
- 遣将的解釋 謂派遣将領。《後漢書·荀彧傳》:“臣聞古之遣将,上設監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禅真逸史》第二一回:“ 杜伏威 想道:‘我隻讀得召将的神咒,不曾見甚遣将的法兒,怎麼打發得他去?’” 章炳麟 《訄書·弭
網絡擴展解釋
“調兵遣将”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釋義:原指調動軍隊、派遣将領,後泛指靈活調配人力或資源以應對重要事務。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調兵”(調動兵力)和“遣将”(派遣将領)兩部分組成。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明代施耐庵《水浒全傳》第六十七回:“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将,剿除賊寇報仇。”
- 其他文獻:明·無名氏《鳴鳳記·文華祭海》中也有相關用例。
三、用法與場景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屬中性詞。
- 應用範圍:
- 軍事領域:如戰争中的兵力部署(例:“總攻前,司令員調兵遣将,緊張有序地準備”)。
- 比喻擴展:用于工作、學習中的人力或資源調配(例:“項目經理調兵遣将,确保項目進度”)。
四、例句參考
- 米盧調兵遣将的功夫了得,帶領球隊屢創佳績。
- 面對突發危機,企業高層迅速調兵遣将,化解難題。
五、相關成語
- 近義詞:興師動衆、招兵買馬。
- 反義詞:按兵不動(需結合語境判斷,未直接見于搜索結果)。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水浒傳》《鳴鳳記》等原著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調兵遣将》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調動軍隊并派遣将領來應對局勢的行動。它由"調兵"和"遣将"兩個詞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調"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9個筆畫。
- "兵"字的部首是人,總共有7個筆畫。
- "遣"字的部首是辵,總共有13個筆畫。
- "将"字的部首是寸,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調兵遣将》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典故故事。故事中,一位國君面臨敵人入侵的威脅,他采取了調動軍隊和派遣将領的策略來應對局勢,最終獲得了勝利。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靈活應對危急情況的能力。
繁體字:
《調兵遣將》(將字使用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調兵遣将》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 國家面臨戰争威脅時,需要及時調兵遣将,保衛家園。
- 在公司困境中,高層領導決定調兵遣将,處理危機。
組詞:
調兵、遣将、調兵遣将
近義詞:
集結軍隊、調動将領
反義詞:
撤軍、縮小規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