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功德,功用。《墨子·尚賢中》:“若昔者 伯鯀 ,帝之元子,廢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 羽 之郊。” 孫诒讓 間诂:“《左傳·襄二十五年》 杜 注雲:‘庸,用也。’”
"德庸"是由"德"與"庸"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中暫未形成獨立詞條。根據單字釋義及構詞法可作如下解析:
一、單字釋義
德(dé):《漢語大詞典》載其本義為"道德品行",甲骨文從彳(道路)從直,引申為順應自然規律的處世準則。《說文解字》釋為"升也",段玉裁注曰"登假之道"(《說文解字注》卷十)。
庸(yōng):《國學大師》收錄其金文字形像鐘镈樂器,本義為"用",後衍生出"平常、中庸"等義。《爾雅·釋诂》雲"庸,常也",朱熹注《中庸》時強調"不偏不倚謂之中,不易謂之庸"(《四書章句集注》)。
二、複合詞義推演 "德庸"可理解為道德準則的恒常實踐,具體包含兩個維度:
“德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以下是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功德或功用,即功績與效用。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被反複提及,例如《墨子·尚賢中》記載:“廢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其中“庸”通“用”,強調實際作用。
其他觀點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認為“德庸”表示“德行平庸”,即品德或才能普通。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支撐,可能與字面拆分導緻的誤解有關。
部分網絡資料将“德庸”解釋為“平庸的品德”,但這一說法與古籍原意不符,可能是對“德”“庸”二字的單獨釋義拼合所緻。建議優先參考《墨子》及權威辭書定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墨子》原文或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拔出半殖民地避塵鄙慝怖栗觸角怵懼詞英簇羽單人獨馬電阻合金洞見症結放鄭符伍改政移風根盤蒂結工作站刿剔棍兒茶紅情華東華靡昒霍灰飛沖素嘉薦叫驢竭愚期月絶欲拘儒钜望口冊髡刑柳緜美厚民甿泥水匠屏着遷日遷騰遷延歲月青蠅吊客瓊珠铨土曲從臞瘠傷斤動骨燒爇盛代師承屍親署拜束列桐乳吐話,吐話兒吞服吻合廂嵌閑谷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