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家修煉。語本《至遊子·陰符》:“陽者汞也,其性飛者也;陰者鉛也,其性伏者也。聖人伏陽汞以鍊其魄,飛陰鉛以拘其魂。” 唐 李白 《贈嵩山焦煉師》詩:“潛光隱 嵩嶽 ,鍊魄栖雲幄。” 唐 奚賈 《谒李尊師》詩:“鍊魄閉瓊戶,養毛飛洞天。”
“鍊魄”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與道家修煉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鍊魄(liàn pò)指道家修煉中對“魄”的錘煉或提升。在道家思想中,“魄”與“魂”共同構成人的精神實體,其中“魄”通常被視為依附于形體的陰神,主管生理本能和感知能力。
現代語境中,“鍊魄”一詞已較少使用,更多作為古漢語或道家文化研究中的專有概念,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其内涵。
鍊魄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字詞語,它含有豐富的意義和曆史背景。以下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來介紹。
鍊魄由金部(金字旁)和鬼部(鬼字旁)組成。金字旁是一個漢字的部首,而鬼字旁既是漢字的部首,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代表着“鬼神”、“靈魂”的含義。獨立的筆畫數分别為8畫和13畫。
鍊魄源于古代道教思想中的“魂魄”概念,指人死後靈魂的一部分。在道教中,鍊魄被認為是很重要的,需要通過修煉來保護和提升自己的鍊魄。這個詞在後來演變成了一種表示心靈修煉、提升靈性的象征。
鍊魄的繁體字是「鍊魄」,由繁複的筆畫和結構組成,展現了古代漢字的美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鍊魄的構造和繁體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義和部首仍保持一緻。
他刻苦修煉,隻為了能夠保護自己的鍊魄。
鍊魄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如 “鍊魄修行”、“鍊魄提升”等。這些詞語都與靈魂的修煉和提升相關。
鍊魄的近義詞是“魂魄”、“靈魂”、“精神”,它們都指代人的精神和心靈的一部分。而鍊魄的反義詞則是“屍骨”、“亡魂”等,代表已經離開世界的靈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