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徼捕的意思、徼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徼捕的解釋

巡捕。《新唐書·李揆傳》:“於是京師多盜,至驂衢 * ,屍溝中,吏褫氣。 李輔國 方橫,請選羽林騎五百,備徼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徼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用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巡查捉拿”,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法律文書。根據《漢語大詞典》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釋義,該詞由“徼”(巡邏、邊界)與“捕”(捕捉)複合構成,多用于描述官府對罪犯的緝拿行動。

從構詞法分析,“徼”取《說文解字》“循也”之本義,強調巡察行為;“捕”則承襲《史記·酷吏列傳》“捕治桑弘羊”之法律職能。二字連用始見于明代《大明律》,特指官吏在轄境内進行的系統性緝兇活動。

在語義演變中,“徼捕”與“緝捕”“追捕”形成近義關系,但更強調“主動巡查”與“劃定區域”的雙重特征。如《清實錄》載:“着各省督撫嚴饬所屬,晝夜徼捕匪類”,即突顯官府主動巡查緝兇的職能屬性。

該詞現代雖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司法制度時仍具重要文獻價值。權威辭書如《辭源》《古漢語大詞典》均将其列為法律類專有動詞,建議研究者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2014修訂版)第873頁相關詞條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徼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得到明确:

一、基本釋義

徼捕(拼音:jiǎo bǔ)意為巡捕,指巡查緝捕盜賊或維持治安的行為。該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與現代“巡邏抓捕”概念相似。

二、文獻溯源

出自《新唐書·李揆傳》:

“于是京師多盜,至骖衢殺人,屍溝中,吏褫氣。李輔國方橫,請選羽林騎五百,備徼捕。”

此處描述唐代李輔國為應對長安盜賊橫行的局面,提議選拔羽林騎兵加強巡查緝捕的史實。

三、字詞解析

  1. 徼(jiǎo):
    • 本義為“邊界”,引申為巡查、巡邏(如“徼巡”)。
    • 不同于讀作jiào(如“徼幸”)或yāo(通“邀”,如“徼福”)的其他含義。
  2. 捕:即捉拿、緝捕。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語境,指代古代治安管理中的巡查與緝捕行動,如唐代羽林軍的職責之一即為“徼捕”盜賊。

五、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巡捕”一詞已逐漸被“警察”“巡邏”等取代,但“徼捕”仍可在研究古代司法制度或文獻閱讀時見到。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千丈被窩陳俗春誦夏絃賜奠刺溜丹頸打斜大循環敵國外患豆莖放口匪伊朝夕鳳餅封樹富穣高士公而忘私雇工貴習悍目花邊鬼頭既不索基床借訪介類抉目胥門均拉曠奧狂風驟雨窾曲愧赧阃宇籠臿買私貿貿明政泌乳内蒙古自治區乾鼈峭蒨乞措大慶削阙陋射蛟蜃市申挺事隙濕租樹蔸肆迹貪財好色體幹通聘頭畜王道往鑒五五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