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峭蒨的意思、峭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峭蒨的解釋

(1).高聳挺立。 唐 皎然 《奉和陸使君長源夏月遊太湖》詩:“萬頃合天容,洗然無雲族,峭蒨矚仙嶺,超遙隨明牧。” 明 夏完淳 《詠懷》之一:“孤生岑上竹,峭蒨不改移。” 趙光榮 《裡湖紀遊》詩:“遙峰憐峭蒨,近壑怖幽深。”

(2).指高聳挺立的山。 唐 張說 《過蜀道山》詩:“披林入峭蒨,攀磴陟崔嵬。”

(3).鮮明貌。《文選·左思<招隱詩>之二》:“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李善 注:“峭蒨,鮮明貌。”峭,一本作“ 悄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綦毋潛》:“詩調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寫方外之情,歷代未有。” 明 舒曰敬 《<輶軒紀事>序》:“摹寫變幻,筆隨境轉,有與境俱麗者,有與境俱古者,有與境俱峭蒨、俱緜遠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峭蒨(qiào qiàn)是漢語中兼具自然意象與人文意蘊的複合詞,其詞義系統呈現多維度特征:

一、自然本體釋義 指山勢險峻而草木繁茂的視覺形态。《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并列結構,其中"峭"表陡直險拔的山體特征,"蒨"(通"茜")指茂盛青蔥的植被覆蓋。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沁水》載:"丹水又東南出山,迳鄈城西,峭蒨險邃,壁立霞峙",生動描繪丹水兩岸山形陡立、植被蔥郁的地理景觀。

二、文學轉喻體系

  1. 剛健文風:唐代詩文批評中,該詞引申為峻潔勁健的修辭風格。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雲:"參差夕樹,煙侵橘柚之園;的曆秋荷,月照芙蓉之水。豈惟物外冥搜,亦乃人閒峭蒨",以自然意象轉喻清峻的文學品格。
  2. 人物風骨:宋人筆記《雲麓漫鈔》評述:"李太白詩語多峭蒨,有淩雲氣",将自然物的剛勁特質投射至文人氣質評價體系。

三、跨域語義演變 明清時期詞義發生美學泛化,既可形容瓷器釉色青翠(見《景德鎮陶錄》對龍泉窯釉質的"峭蒨似玉"描述),亦用于書畫品鑒,如清人錢杜《松壺畫憶》論青綠山水:"設色貴峭蒨而忌癡肥",強調色彩運用的清透質感。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使用頻率降低,但仍保留在古典文學研究及地域文化表述中,如《泰山志》描寫十八盤:"石階千級,松柏峭蒨,蔚為岱宗奇觀"。(文獻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水經注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文》)

網絡擴展解釋

“峭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等網頁信息解釋如下:

  1. 高聳挺立
    多用于描述山巒、竹木等物體直立高峻的姿态。例如:

    • 明代夏完淳《詠懷》中“孤生岑上竹,峭蒨不改移”,以竹喻氣節高潔;
    • 唐代張說《過蜀道山》中“披林入峭蒨”,描繪穿越高聳山林的情景。
  2. 代指高聳的山峰
    通過借代手法,直接以“峭蒨”指代陡峭的山體。如唐代皎然詩句“峭蒨矚仙嶺”,将“峭蒨”與“仙嶺”并提,凸顯山勢險峻。

  3. 鮮明、清麗的樣貌
    此義項源自《文選·左思〈招隱詩〉》中“峭蒨青蔥間”,李善注:“峭蒨,鮮明貌。” 後亦用于形容詩文風格清峻,如《唐才子傳》評綦毋潛詩“峭蒨”而“足佳句”。

讀音與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白手空拳白斬雞豹别冰炭弊邑長嘷劖言讪語車襜逞炫車蹤詞話大臧登名點指畫字調饍頓咽遏絶輔音關鬲官商花石綱降麻繳公雞蛋青解心寄贶機密進抵胫然金谷友句孑戟俊逸可擦曠達不羁苦莘狼土磊磊掠考靈脩利刃洛禊美異麽麽門父面盤怕不的辟道譴負強韌棄法情想繞圍韶腦聖慮師子座檀越調養危急存亡五正西漢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