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往鑒的意思、往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往鑒的解釋

亦作“ 往鑑 ”。往事可資鑒戒者。 漢 徐幹 《中論·貴言》:“故凡道蹈之既難,錯之益不易,是以君子慎諸己,以為往鑒焉。” 宋 蘇轼 《郊祀奏議》:“昔 西漢 之衰, 元帝 納 貢禹 之言毀宗廟, 成帝 用丞相 衡 之議改郊位,皆有殃咎,著於史冊,往鑒甚明,可為寒心。” 明 沉榜 《宛署雜記·職官》:“往鑑在前,憲令在後。”


見“ 往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往鑒”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回顧曆史事件或過往經驗,以此作為警示和借鑒。核心内涵是“以史為鏡”,強調從過去的成敗得失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複錯誤。

二、字詞解析

三、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東漢徐幹《中論·貴言》:“君子慎諸己,以為往鑒焉”,強調對自身言行的審慎。宋代蘇轼在《郊祀奏議》中以西漢改制失敗為例,提出“往鑒甚明,可為寒心”,進一步強化了該詞的曆史借鑒功能。

四、應用場景

  1. 曆史分析:如明代沈榜《宛署雜記》用“往鑒在前,憲令在後”說明政策制定需參考前例。
  2. 個人反思:現代可延伸至對個人經曆的總結,如“當以失敗為往鑒”。

此詞與“前車之鑒”含義相近,但更側重系統性總結曆史經驗。如需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中論》《宛署雜記》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往鑒的意思

《往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回顧以往的經驗和教訓,以便在未來做出正确的判斷和決策。它是指通過觀察和反思過去的事件和行為,以便能夠更好地應對将來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往鑒》由“彳” (chuò) 部和“金” (jīn) 部組成。其中,“彳”表示走路的意思,用于表示“往”字;而“金”表示金屬,用于表示“鑒”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其中“往”部分的筆畫數是3畫,而“鑒”部分的筆畫數是9畫。

來源和繁體

《往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和著作。在古代,人們會使用銅鏡作為一種工具,用于反射和觀察自己的形象。後來,這個詞引申為觀察和反思過去的經驗,以便在未來做出正确判斷和決策的意思。

繁體字是指在寫法上相對繁複的漢字形式。對于《往鑒》一詞,沒有繁體字寫法,因為它是一個簡化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會有所不同。對于康熙字典收錄的《往鑒》,其古時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能夠識别為現代的《往鑒》。

例句

1. 通過對曆史事件的往鑒,我們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2. 在做決策之前,先進行深思熟慮,做好往鑒。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經驗往鑒、教訓往鑒、曆史往鑒

近義詞:借鑒、參考、經驗教訓

反義詞:忘懷、無視、不學無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