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缺簡略。 明 歸有光 《與某小簡》之三:“ 邢 中極有高僧,土人略不知之,僧家亦無知者。所謂乘、志,尤闕陋無徵。僕頗訪得之,欲表著其人。”
“阙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uē lòu,其核心含義為殘缺簡略,多用于描述文獻、記載或事物的不完整與粗疏。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構成
具體用法
常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例如明代歸有光在《與某小簡》中提到:“邢中極有高僧……所謂乘、志,尤阙陋無徵。”,指文獻記載的殘缺不全,缺乏佐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阙”與“陋”的單獨釋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工具。
《阙陋》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為不完整、不完美、不高尚。
《阙陋》的拆分部首為阜和阝,其中阜為上部部首,阝為下部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
《阙陋》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古文《左傳·哀公二十二年》中,用以描述人或事物的不完整和不完美。
《阙陋》的繁體字為「闕陋」。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中,阙陋的字形與現代字形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 他的言行舉止十分阙陋,缺乏基本的禮貌和教養。
2. 這個地方環境十分阙陋,沒有任何美麗的景色可看。
阙陋沒有常用的常見組詞,它一般獨立出現。
近義詞有:拙劣、低劣、卑鄙、下流。
反義詞有:完美、高尚、美麗、優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