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綜的意思、兼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綜的解釋

猶兼理;綜合。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陳農 所未究, 河閒 所未輯,有一於此,罔不兼綜者與?”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六》:“乃若師儒有能兼通前代之法意,亦相誡語焉,則兼綜之能也,博聞之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動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向“同時統攝、綜合多個方面”。該詞由“兼”與“綜”二字複合構成:

  1. “兼” 本義為手持兩束禾苗(《說文解字》),引申為同時涉及或包容不同事物,如《孟子》中“二者不可得兼”即強調同時性;
  2. “綜” 原指織布機上聚合經線的裝置(《說文解字》),後衍生為彙總、整合之意,如《周易·系辭》載“錯綜其數”即表綜合之義。

在語義應用層面,“兼綜”常見于學術研究、文化分析等領域,例如:“王國維的學術方法兼綜乾嘉考據與西方實證主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其近義詞“兼容”“兼收”側重包容性,而“兼綜”更強調系統性整合,如《文心雕龍》所述“彌綸群言,研精一理”的學術範式。

權威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此類複合詞常見于魏晉後文獻,反映漢語詞彙從單音向複音發展的趨勢(中華書局1999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兼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兼綜”指同時涵蓋或綜合多個方面,強調對不同事物的兼容并蓄或統籌管理。例如: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如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中“罔不兼綜者與”,形容人物學識廣博、能融會貫通。後世多用于描述學術研究或治理策略的綜合性,例如清代學者主張“論學兼綜漢、宋”。

三、相關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庸翺遊白武幡包橘背會必阇赤孛彗伯舅城廂惆怅醇德悰靈邨酤刀敕彫棠廢喪風輕雲浄公素弓月貫天錧鎋古文經學宏渺壺飧匠筆建築面積教誨謹躬寄紙偈子局踀開悟掠子理亂流略留馬禮用鸾笙妙妓磨趄子木軨傾堕青雯戎秩三尺男神聰恃才矜己十分食三疏镂梳雪厮混田闾銅匮銅頭吐食畏畏悟空小世界鞋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