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局踀的意思、局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局踀的解釋

跼促,不安貌。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九引 清 李調元 《觀錢塘潮》詩:“我是人海中一粟,覩此目眩身跼踀。明朝風靜渡 錢塘 ,猶恐再遇靈 胥 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局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ú chù,其基本含義是局促不安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人因緊張、拘束或環境限制而表現出的不安狀态。

詳細解析:

  1. 字形與結構

    • “局”為左上包圍結構,本義指受拘束、不舒展的狀态。根據《說文解字》解釋:“局,促也”,即強調狹小、受限制的含義。
    • “踀”同“促”,表急促、緊迫之意,兩字組合強化了局促不安的語義。
  2. 詞義延伸

    • 在古漢語中,“局”常與表示動作或狀态的詞搭配,如“局促”“局蹐”(形容畏縮不安),而“局踀”則更側重心理或行為上的拘謹。
  3. 文學出處

    • 類似用法可見于《詩經·小雅·正月》:“不敢不局”,描述因外界壓力而不得不收斂的狀态。晉代陶淵明的詩句中也有“局”字的引申用法,如“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此處“局”指酒席,暗含人際交往中的約束感)。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古典語境,如:“他初入宮廷,言行局踀,難掩忐忑。”
在現代口語中,更常用“局促不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局踀的意思

《局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因小事而躊躇不前,陷入困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局踀》由“足”和“居”兩個部首組成。足居分别為3個和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局踀》的來源可追溯到漢代,“局”意為事情的完成,結局,而“踀”則表示躊躇不前。

在繁體字中,《局踀》分别為「局」和「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有一些差異。對于《局踀》一詞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字形形式。然而,現代漢字的《局踀》沒有古時候的具體寫法。

例句

1. 他因為一些瑣碎的問題而局踀不前。

2. 這個項目進展緩慢,陷入了局踀。

組詞

局限、局促、踀導、踀着、踀步等。

近義詞

猶豫不決、徘徊不定、進退兩難。

反義詞

一往無前、果斷決定、堅定信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