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遽的意思、傳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遽的解釋

(1).傳車驿馬。亦指乘傳車驿馬的使者。《周禮·秋官·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媺惡而無禮者。” 鄭玄 注:“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驛而使也。”《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君辱舉玉趾,以在寡君之軍,羣臣将傳遽以告寡君。”《詩·大雅·江漢》“告成于王” 漢 鄭玄 箋:“克勝則使傳遽告成于王。”

(2).猶言供役使,奔走。《禮記·玉藻》:“凡自稱……士曰傳遽之臣。” 孔穎達 疏:“士位卑,給車馬役使,故稱傳遽。” 清 錢謙益 《太仆寺少卿陳大绶授中憲大夫制》:“奉公砥節,謝苞苴竿牘之私;守己俟時,絶傳遽拜除之竇。” 清 錢謙益 《河南歸德府高锵授中憲大夫制》:“郡守多傳遽厥職,希望拜除,朕深患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遽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複合詞,本義指驿站的快馬或驿車。《說文解字》釋“傳”為“遽也”,段玉裁注:“《周禮》‘行夫掌邦國傳遽’,注雲:‘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驿而使者也’”,說明其核心功能是承擔官方文書和緊急軍情的傳遞。該詞由“傳”與“遽”兩個同義語素構成,《爾雅·釋言》記載:“驲、遽,傳也”,二者均指向古代官方的信息傳遞系統,可見其構詞邏輯源自先秦時期的郵驿制度。

在具體使用中,傳遽特指官方設置的驿站體系,包含車(傳)和馬(遽)兩種交通工具。《周禮·秋官》記載:“行夫掌邦國傳遽”,鄭玄注:“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驿而使者也”,印證了其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漢代經學家鄭衆在《周禮解诂》中進一步闡釋:“傳遽者,皆以事急時所施”,強調其應對緊急事務的屬性。這種制度後來衍生出“乘傳”“馳傳”等曆史典故,如《史記·陳丞相世家》載:“乘傳而行”,指代官員使用驿站車馬的特權。

現代漢語中,“傳遽”一詞已退出日常使用,但作為曆史詞彙仍常見于古籍研究和文史論著。其語義演變軌迹完整保留了古代郵驿制度的印記,為研究中國古代交通史、信息傳播史提供了重要的語言學證據。

網絡擴展解釋

“傳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傳遽”由“傳”和“遽”組成:


二、具體義項

  1. 指代交通工具或使者
    古代“傳遽”指傳車驿馬(官方驿站的車馬),或乘傳車驿馬的使者。例如:

    • 《周禮》記載“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鄭玄注解為“若今時乘傳騎驿而使也”。
    • 《左傳》提到使者“傳遽以告寡君”,即通過驿馬快速傳遞消息。
  2. 表示供役使、奔走
    用于描述地位較低者承擔傳遞任務的職責:

    • 《禮記》中“士曰傳遽之臣”,孔穎達解釋因士人需負責車馬役使,故自稱“傳遽之臣”。
    • 清代錢謙益的文獻中,該詞引申為“奔走效勞”之意。

三、使用場景


“傳遽”兼具名詞(交通工具/使者)與動詞(奔走效勞)屬性,核心在“迅速傳遞”。其釋義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常見于曆史或文學研究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璧合冰天逋诳顫悠悠弛政創立廚俊出闱法後王反臉無情煩拿楓香脂負薪構堂刮馬兒孤窮鴻辭話闊黃胖摏年糕環環餬料見膽家信津市進退兩難近悅遠來積欠妓媵棘軸具折開小差葵心闌尾炎老空人類冊倰競懔厲民天牧監南無阿彌陀佛南氏傾家竭産羣陰茹古涵今僿陋捎帶腳神飛飾面俗阜踏蹙韬秘天害天斾畋漁銅哾偷狗戲雞突羽偉奇鮮曜猃狁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