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遽的意思、傳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遽的解釋

(1).傳車驿馬。亦指乘傳車驿馬的使者。《周禮·秋官·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媺惡而無禮者。” 鄭玄 注:“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驛而使也。”《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君辱舉玉趾,以在寡君之軍,羣臣将傳遽以告寡君。”《詩·大雅·江漢》“告成于王” 漢 鄭玄 箋:“克勝則使傳遽告成于王。”

(2).猶言供役使,奔走。《禮記·玉藻》:“凡自稱……士曰傳遽之臣。” 孔穎達 疏:“士位卑,給車馬役使,故稱傳遽。” 清 錢謙益 《太仆寺少卿陳大绶授中憲大夫制》:“奉公砥節,謝苞苴竿牘之私;守己俟時,絶傳遽拜除之竇。” 清 錢謙益 《河南歸德府高锵授中憲大夫制》:“郡守多傳遽厥職,希望拜除,朕深患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傳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傳遽”由“傳”和“遽”組成:


二、具體義項

  1. 指代交通工具或使者
    古代“傳遽”指傳車驿馬(官方驿站的車馬),或乘傳車驿馬的使者。例如:

    • 《周禮》記載“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鄭玄注解為“若今時乘傳騎驿而使也”。
    • 《左傳》提到使者“傳遽以告寡君”,即通過驿馬快速傳遞消息。
  2. 表示供役使、奔走
    用于描述地位較低者承擔傳遞任務的職責:

    • 《禮記》中“士曰傳遽之臣”,孔穎達解釋因士人需負責車馬役使,故自稱“傳遽之臣”。
    • 清代錢謙益的文獻中,該詞引申為“奔走效勞”之意。

三、使用場景


“傳遽”兼具名詞(交通工具/使者)與動詞(奔走效勞)屬性,核心在“迅速傳遞”。其釋義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常見于曆史或文學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遽(chuán jù),拆分部首:車-辶,犬-犭,為“動”義的思索。筆畫共12畫。 傳遽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繁體字為傳遽。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傳遽的寫法與現代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傳遽的例句: 1. 他突然傳遽地離開了,讓我們都震驚了。 2. 這個消息傳遽得很快,很多人都知道了。 一些與傳遽相關的詞彙有: - 傳聞:關于某人或某事物的流傳出來的消息。 - 傳遞:将信息或物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 傳播:散布或擴散消息、信息或思想。 傳遽的反義詞為: - 平穩:指情況、發展等沒有變動或波動,持續平靜的狀态。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