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腹終朝的意思、枵腹終朝的詳細解釋
枵腹終朝的解釋
謂終日餓着肚子。 清 劉書年 《劉貴陽說經殘稿·沂水桑麻話》:“一人入集,必不能枵腹終朝;數日一集,亦不能徒手而歸,為家長者,各宜約束其子弟,總以少趕集為要。”
詞語分解
- 枵腹的解釋 .空腹。謂饑餓。 唐 康骈 《劇談錄·嚴士則》:“ 士則 具陳奔馳陟歷,資糧已絶,迫於枵腹,請以飲饌救之。”《明史·福王常洵傳》:“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 清 趙翼 《邊外諸土司地清
- 終朝的解釋 .早晨。《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傳:“自旦及食時為終朝。”《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将圍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終朝而畢,不戮一人。”.整天。 晉 陸機 《
網絡擴展解釋
“枵腹終朝”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字面含義
- 枵(xiāo):指空虛、饑餓。
- 腹(fù):即腹部。
- 終朝(zhōng zhāo):原指整個早晨,後引申為“一整天”。
整個成語字面意為“一整天餓着肚子”,形容人長時間未進食的饑餓狀态。
二、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出自清代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沂水桑麻話》:“一人入集,必不能枵腹終朝;數日一集,亦不能徒手而歸。”。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三、使用場景
- 描述生活困境:常見于形容因貧困、災荒或特殊環境導緻長期饑餓的狀态,如“戰亂時期,百姓常枵腹終朝”。
- 文學表達: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強調生存艱難。
四、近義與延伸
- 近義詞:饑腸辘辘、食不果腹。
- 延伸含義:可比喻資源匮乏或精神空虛,如“知識匮乏者,猶似枵腹終朝”。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枵腹終朝》的意思
《枵腹終朝》出自于《論語·為政》一章,是指忍饑挨餓一整天。意思是沒有吃飽飯,整天都處于饑餓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枵腹終朝》包含了兩個漢字,其中“枵”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劃;“腹”字的部首是“肉”,總共有10劃。
來源和繁體寫法
《枵腹終朝》這個詞來源于孔子的《論語》,是用來形容一種困境或吃不飽飯的窘迫狀态。在繁體字中,“枵”字寫作“枵”,“腹”字寫作“腹”,不含有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枵”字和“腹”字的基本形狀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行走在長途的旅途中,雖然饑腸辘辘,但他依然枵腹終朝,毫不抱怨。
2. 雖然沒有吃晚飯,但是他享受着生活中的美景,不覺得枵腹終朝。
組詞
饑餓、挨餓、困境、吃不飽、窘迫
近義詞
飢餓、餓肚、飢腸轆轆、窮酸
反義詞
飽食、吃飽、滿腹、豐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