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檀暈的意思、檀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檀暈的解釋

形容淺赭色。與婦女眉旁的暈色相似,故稱。 宋 蘇轼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之九:“鮫綃剪碎玉簪輕,檀暈粧成雪月明。” 宋 陸遊 《和譚德稱送牡丹》:“ 洛陽 春色擅 中州 ,檀暈鞓紅總勝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檀暈”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用于描述色彩的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淺赅色(一種接近淡褐或淺赭的顔色),常與古代婦女眉妝的暈染色調類比。該詞通過“檀”(紫檀木的深色)與“暈”(光影漸變的柔和效果)組合,形成對柔和淺赭色的詩意表達。


二、文學應用

  1. 妝容描寫
    用于形容女性眉梢或面頰的淡雅妝色,如宋代陸遊詩句:“檀暈鞓紅總勝流”,以檀暈對比牡丹的豔紅,突出雅緻感。

  2. 自然景物
    蘇轼在詠梅詩中用“檀暈粧成雪月明”,将梅花色澤與月色相融,營造清冷朦胧的意境。


三、出處與例句


四、字詞分解


五、顔色象征

在傳統文化中,檀暈被視為含蓄典雅的代表色,常用于描繪文人推崇的淡泊之美,與豔麗色彩形成對比。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色彩考據,中的詩詞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檀暈(tán yùn)是一個由3個漢字組成的詞,意思是檀木的香氣。下面将對檀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闡述。 檀暈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日(rì),木為主體部分,日為頂部。官話中的讀音是tán和yùn,其中檀的聲調是第三聲,暈的聲調是第四聲。檀字的筆畫數為11畫,暈字的筆畫數為9畫。 檀暈源于古代文獻《尚書·周書·檀順》:“檀順揭子,椒順灑,檀莖馥之,千迺之馨。”這裡提到的檀即指檀木,而暈則指其散發的香氣。 在繁體字中,檀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檀的寫法稍有不同,常見的是疋(pǐ)或貝(bèi)旁加木,例如榃(tán)、檀(tán)等。暈的寫法也有變化,常見的是日(rì)、雲(yún)、員(yuán)等。 例句: 1. 屋裡飄來一陣檀暈的香味,讓人感到舒適宜人。 2. 祭壇上的檀香散發出陣陣檀暈,充滿了整個空間。 組詞: 1. 檀香(tán xiāng):指檀木燃燒時散發的香氣,也可以用來形容香氣濃郁的味道。 2. 檀木(tán mù):指檀木所制成的家具或其他物品。 3. 檀闆(tán bǎn):指以檀木制成的木闆。 4. 檀香山(Tán xiāng shān):夏威夷州的首府,因島上有檀香樹而得名。 近義詞:木香(mù xiāng) 反義詞:清香(qīng xiāng)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