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時鮮的食品祭獻。《儀禮·既夕禮》:“朔月,若薦新,則不饋于下室。”《禮記·檀弓上》:“有薦新,如朔奠。” 孔穎達 疏:“薦新,謂未葬中間得新味而薦亡者。” 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八:“ 隆慶 初,詔罷 寶坻縣 等處採取魚鮮,自今薦新上供,俱令光祿寺備辦。”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薦新》:“今 奉先殿 每月薦新,仍沿 明 制。”
“薦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以時令新鮮食物祭獻祖先或神靈的儀式。這一用法源于《儀禮》《禮記》等古籍記載:
指推薦新人、新事物或新觀點,常見于職場、學術等場景:
“薦”本義為草席,引申為進獻、推舉(《說文解字》);“新”指新鮮事物。兩種含義均圍繞“以新物表敬”的核心概念展開,古代側重祭祀禮儀,現代轉向社會推廣行為。
《薦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推薦新人或新事物,希望能夠引起注意和重視。
《薦新》的拆分部首為草字頭部和艸字底部,總共有12畫。
《薦新》最早出自《漢書·藝文志》中的文獻,形容推舉新人或新事物的重要性。
《薦新》的繁體字形為「薦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薦新》寫作「薦新」。
1. 請你薦新一些電視劇給我看。
2. 我們需要用新的營銷策略來薦新的産品。
推薦、推新、新秀
推薦、引薦、推舉
廢弛、棄新、弛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