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牢燭的意思、牢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牢燭的解釋

古時婚禮所用雕飾豪華的花燭。《南齊書·禮志上》:“連卺以鏁,蓋出近俗,復别有牢燭,雕費采飾,亦虧曩制……堂人執燭,足充焫燎,牢燭華侈,亦宜停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牢燭”是古代婚禮中使用的一種裝飾華麗的花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牢燭(拼音:láo zhú,注音:ㄌㄠˊ ㄓㄨˊ)指古代婚禮儀式中雕刻精美、裝飾奢華的蠟燭,常用于烘托喜慶氛圍。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禮志上》,文中提到:“連卺以鏁,蓋出近俗,復别有牢燭,雕費采飾,亦虧曩制……堂人執燭,足充焫燎,牢燭華侈,亦宜停省。”。這段記載表明,南朝時期婚禮中已使用牢燭,但因其過于鋪張,曾被建議廢止,反映了當時對禮制簡樸化的傾向。

擴展信息

  1. 用途:專用于婚禮場合,與“連卺”(合卺禮)等儀式結合,象征婚姻的莊重與美好。
  2. 演變:從文獻記載看,牢燭的華美程度可能隨時代變化,部分朝代因節儉需求而限制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南齊書》原文或古代禮制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牢燭》的意思

《牢燭》是一個成語,意為“牢固堅定的信念和行動”。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理念的堅定和不動搖。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牢燭》的拆分部首為牛和火,部首的筆畫分别是4和4。

來源和繁體

《牢燭》的來源于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臨江仙·牢燭有神功》一詩。繁體字的寫法為「牢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熯」旁多用于寫作「燥」,可見這個詞在古代拆分為「牢火燭」,表示“牢固的火燭”,也就是指火燭燃燒時的穩定和堅固。

例句

他對于自己的夢想是如此執着,就像一盞亮起的《牢燭》,永不熄滅。

組詞

牢固、堅定、燃燒、執着、信念等。

近義詞

堅毅、剛強、堅定不移等。

反義詞

猶豫、動搖、優柔寡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