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京都的意思、京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京都的解釋

(1)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國都。京師

有京都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始稱于司6*6*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詳細解釋

京師;國都。《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著絶世於皇極,顯禍敗及京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京都特設總稅務司。” 楊朔 《萬丈高樓平地起》:“ 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峙,形成 渤海 海峽,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無怪乎都稱這兒是京都的門戶。”按, 魏 晉 時,因避 司馬師 诔,京師均改稱“京都”。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一:“邊城若鳴鏑,羽檄飛京都。”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三國志一》:“‘ 黃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廟。’ 晉 史臣避 景帝 ( 司馬師 )諱,稱京師為京都。”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京都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京都”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指國家的首都或重要城市,由“京”(國都)和“都”(城市)組合而成,代表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例如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京都聲”即指京城音調。

  2. 曆史避諱用法 晉代因避司馬師名諱,将“京師”改稱“京都”,成為特定曆史時期的替代稱謂。

  3. 日語語境特指 在日本,“京都”專指:

    • 京都府:日本近畿地區的行政區,包含京都市等12市。
    • 京都市:日本古都(794-1868年首都),别稱“西京”,以曆史建築和文化遺産聞名,現為重要旅遊城市。
  4. 現代使用場景 中文中仍保留“國都”含義,但日常使用較少;日語中則多指實際地名,需結合語境區分。

示例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京都

《京都》(jīng d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京”是第一部首,共有三個筆畫;“都”是第八部首,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京都》一詞源于漢語,最早的使用可追溯到古代中國。在繁體字中,“京”部分保留了原始的形狀,而“都”的形狀略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京都的字形與現在基本相似,但有些許差異。在古代的字典中,可以發現一些不同的變體形式,這是因為字形隨着時間和地域的推移而有所演變。

例句

- 這座城市曾經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古都。 - 我們即将前往京都旅行,期待能夠領略其悠久的曆史和文化。

組詞

- 首都: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行政、政治中心。 - 都市:大城市,通常指人口稠密、發達的城市。

近義詞

- 京城:指中國古代的首都。 - 都城: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首都。

反義詞

- 邊陲:指靠近國家邊境或邊界的地區。 - 鄉村:指農村地區,與城市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