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缣素的意思、缣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缣素的解釋

(1).細絹。可供書畫。 晉 葛洪 《抱樸子·遐覽》:“縑素所寫者,積年之中,合集所見,當出二百許卷。” 南朝 梁 虞龢 《論書表》:“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寫 河上公 《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吳道子》:“氣韻雄壯,幾不容於縑素;筆迹磊落,遂恣意於壁牆。”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 米元暉 善畫,能以古為今,蓋妙於薰染縑素。”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篇卷》:“大約篇從竹簡,卷從縑素;因物定名,無他義也。”

(2).指書冊或書畫。 南朝 梁 虞龢 《論書表》:“縑素之工,殆絶於昔。”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三:“命 蔡京 、 梁師成 、 黃冕 輩編類其真贋,紙書縑素,備盡卷帙。”《明史·隱逸傳·倪瓒》:“求縑素者踵至, 瓚 亦時應之。” 清 趙翼 《範莪亭孝廉得二扇面》詩:“縑素垂千秋,應可慰毅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缣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細密的白絹,古代常用于書寫或繪畫。這種材質輕薄堅韌,適合保存文字和畫作,因此成為文人墨客的重要載體。

二、字義分解

三、擴展含義
隨着使用場景延伸,該詞也可代指書畫作品或書冊。例如《宋史》記載張去華的文章被“以缣素寫其論為十八軸”,即以缣素為載體的裝裱形式。

四、文獻例證

權威參考:漢典将其定義為“供書畫用的白絹”,與《抱樸子》《宋史》等古籍用例一緻,可信度較高。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缣素的意思

缣素是一個漢字詞,通常用來形容紡織品的顔色和質地。它在古代常被用來描述織物的質地柔軟、光澤柔和、顔色純淨。

部首和筆畫

缣字的部首是糸(糸字旁),它表示與線、絲等有關的意義。缣字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缣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是由織布行業的專業詞彙演變而來,形象地描述了紡織品的特點。在繁體字中,缣字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缣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是由絲字旁和亘字旁組成,既表示與絲有關,又表示織布的工藝。而下部分則是由幾個代表缣字發音的偏旁組合而成。

例句

他衣着樸素,但穿着一件缣素的上衣,充滿了高雅的氣質。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缣綢(指紡織精細的絲綢)、缣缟(指白色的絲綢)、缣衣(指白色細薄的衣物)

近義詞:

素淨、素雅

反義詞:

豔麗、華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