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蠟牋的意思、蠟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蠟牋的解釋

見“ 蠟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蠟牋”一詞的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là jiān,指經過塗蠟處理的紙張。蠟牋在古代主要用于書寫,具有防潮、防蛀和增加紙張光澤度的特性。

  2. 字形與異體
    “蠟牋”與“蠟箋”為同一詞的不同寫法。“牋”是“箋”的異體字,兩者含義一緻,均指加工後的紙張。《說文解字》中“箋”本指注釋性文字,後引申為精美紙張的泛稱。

  3. 曆史用途
    此類紙張在唐宋時期較為流行,常用于宮廷文書、書畫創作或重要信件,因蠟層能提升墨色表現力,同時延長保存時間。例如宋代文人筆記中提及的“砑花蠟牋”即屬此類。

由于當前可參考的權威資料有限,建議結合古籍文獻或專業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考證具體工藝及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蠟牋:詞義和拆分部首、筆畫

《蠟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蠟”是指一種由動植物蠟分離出的物質,常用于制作蠟燭等物品;“牋”是書寫用具之一,相當于今天的紙。因此,“蠟牋”的意思可以解釋為“用蠟制作的紙”或者“蠟制的書信”。

關于拆分部首和筆畫,《蠟牋》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蟲”(蠟)和 “片”(牋),并且分别含有8個和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蠟牋》一詞最早見于《南史·張缺傳》,“及完狀日暮,陰霜漸晦,魂牋朱著。”這句話描述了張缺在病中快要離世前,用蠟制作的書信(蠟牋)上寫了一些話。因此,可以說這個詞語來自于古代的文學作品。

至于繁體字,可以将《蠟牋》寫作“蠟牋”,其中,“蠟”是“蠟”的繁體字,而“牋”保持原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蠟牋》以古代寫法為例。

在古代,蠟的字形中蟲旁位于上方,而下方是日旁,表示融化的蠟。而牋的字形中,片旁位于上方,而言旁則位于下方,表示用紙書寫的意思。

例句

1. 他給我寄了一封用蠟制成的書信(蠟牋)。

2. 古代的文人常常用蠟牋來書寫詩詞。

組詞

1. 蠟燭:由蠟制成,用于照明的物品。

2. 牋紙:用于寫信或繪畫的紙張。

3. 蠟筆:用蠟制成的筆,可用于繪畫。

近義詞

1. 蠟制書信:與“蠟牋”意思相同的詞語,表示用蠟制作的書信。

2. 蠟牋:與“蠟牋”拼音相同的繁體字,意思完全一樣。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蠟牋》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