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攝;管轄。《元史·刑法志一》:“諸額課所在,管民正官董其事,若以他故出,次官通攝之。”《明史·外國傳三·日本》:“但海寇出沒無常,兩地官弁不能通攝、制禦為難。”
“通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統攝、管轄,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職或職責的代理與管理。以下為詳細解釋:
“通攝”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職的代理管轄,強調全面掌控與協調,現代用法較為罕見且多具比喻性。
通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通字是由「謄」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全拼為「tōng」,筆畫數為十一畫;攝字是由「攝」和「手」兩個部首組成,全拼為「shè」,筆畫數為十三畫。
通字的「謄」部首,是從「言」發展而來的,表示與語言有關;「口」部首表示與嘴巴有關,表示與說話有關。合起來,「謄口」表示口頭傳遞、全國傳播。
攝字的「攝」部首,是一個大部首,表示撥動、抓取等動作,具有收縮、捕捉之意;「手」部首表示與手有關。合起來,「攝手」表示用手抓取、控制。
通攝源自于古代文字,是由古時候的漢字發展而來的。古時候的通字寫作「通」,沒有「謄」部首,隻有一個「口」字,古時候的攝字寫作「攝」,沒有「手」部首,隻有一個「扌」字。現代漢字的寫法是經過演變而來的。
在繁體字中,通攝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例句:
1. 這個代碼可以通攝到全球各地的服務器上。
2. 他用手指攝住了一隻蝴蝶。
組詞:通達、通行、通知、通信、攝影、攝像、攝取、攝氏。
近義詞:傳播、傳遞、捕捉、掌握。
反義詞:阻礙、限制、放松、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