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攝的意思、通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攝的解釋

統攝;管轄。《元史·刑法志一》:“諸額課所在,管民正官董其事,若以他故出,次官通攝之。”《明史·外國傳三·日本》:“但海寇出沒無常,兩地官弁不能通攝、制禦為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攝是漢語音韻學中的重要概念,指宋元時期韻圖對《切韻》音系韻母進行的歸類之一,屬于“十六攝”系統中的一攝。其核心含義是統攝發音相近的韻部,主要包含“東、冬、鐘”三個韻系(以平聲韻目為代表,實際包含相應上去入聲韻)。該攝的字在中古音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主要元音和韻尾特征,具體表現為:

  1. 韻部構成:通攝主要包含《廣韻》中的東韻(一等和三等)、冬韻(一等)、鐘韻(三等)。這三類韻的韻尾均為舌根鼻音[-ŋ],主要元音為後元音(如[o]、[u]或相近音值)。
  2. 音韻特征:
    • 韻尾:所有通攝字的韻尾都是鼻音[-ŋ](陽聲韻)。
    • 主要元音:主要元音為後、圓唇元音(如東韻一等拟音為[uŋ],東韻三等、鐘韻拟音為[ɪuŋ]或[iwoŋ],冬韻拟音為[oŋ])。
    • 等呼:包含一等(東韻一部分、冬韻)和三等(東韻一部分、鐘韻)。一等韻無[i]介音,開口度較大;三等韻有[i]介音,開口度較小。
  3. 曆史演變與作用:通攝的概念源于宋代等韻圖(如《韻鏡》《七音略》),目的是簡化韻書(如《切韻》《廣韻》)中繁複的韻目系統,将發音相近的韻合并歸類,便于展現反切所代表的音節結構及語音系統。研究通攝有助于理解中古漢語的韻母系統及其到近代、現代漢語(如普通話、各方言)的演變規律。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通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統攝、管轄,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職或職責的代理與管理。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

3.延伸解析

4.權威來源

“通攝”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職的代理管轄,強調全面掌控與協調,現代用法較為罕見且多具比喻性。

别人正在浏覽...

哀榮百巧榜舫八埏憊色辨駁荜撥比肩獸不協參謝唱揚程朱之學赤壁賦槌胸蹋地聰達大具盜囊打烊多奈朵頤大嚼蕃多鳳字福倚禍伏怪物棺材瓤子詭诙赫赫英名黃粱回填謇謇禁司拘拆腳本誇誕苦苦切切勒緊褲帶臉貌潦糞犂湖漂搖千仇萬恨潛渫起墨神谷神鬼神女廟首夔霜凋夏緑數棋談若懸河癱睡韬秘天瓢涕洟眮眮突突微弱文風下班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