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廣大無涯。 漢 王逸 《<天問>叙》:“既有解詞,乃復多連蹇其文,濛澒其説。”
2.混沌。 漢 王充 《論衡·談天》:“溟涬濛澒,氣未分之類也。及其分離,清者為天,濁者為地。”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體分濛澒,色著青蒼,丹曦素魄之躔次,黃道紫宮之分野。”
“濛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綜合搜索結果可歸納為以下兩種解釋: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論衡》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濛澒》(mé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霧氣濃厚、昏暗迷蒙的樣子。
《濛澒》的部首是水(氵),由兩個獨立的部首組成。
《濛澒》總共有19畫。
《濛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據說起源于北方方言,後來成為了現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彙。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濛濛」。
在古時候,《濛澒》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字形和字義也有所改變。然而,從現存的文獻中我們可以推測,古時候的《濛澒》可能和現代漢字相似,隻是在字形上略有差異。
1. 雨後,山間的濛澒彌漫,讓人感覺如置身于仙境中。
2. 黃昏時,整片湖面被濛澒籠罩,給人一種神秘而幽暗的感覺。
1. 濛霧:意為霧氣濃厚。
2. 澒湖:意為湖水濃濁且不透明。
3. 濛金:意為霧色的金黃色。
1. 昏暗:意為光線不明亮。
2. 濃厚:意為事物的程度或濃度很高。
1. 清晨:意為早晨的時間,一般指日出後到上午的時段。
2. 晴朗:意為天空無雲,陽光明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