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畎畝的意思、畎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畎畝的解釋

[field] 田地,田間,田野

舜發于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

詳細解釋

亦作“甽畝”。1.田地;田野。《國語·周語下》:“天所崇之子孫,或在畎畝,由欲亂民也。” 韋昭 注:“下曰畎,高曰畝。畝,壟也。”《荀子·成相》:“舉 舜 甽畝,任之天下身休息。”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書》:“釋天下之農,歸於畎畝。” 清 譚嗣同 《仁學》四四:“顧農夫之於畎畝,工役之於機器……於今之衣冠禮範有大不便者,而亦不聞異其制,何耶?”

(2).引申指民間。《後漢書·章帝紀》:“每尋前世舉人貢士,或起甽畝,不繫閥閲。” 宋 陸遊 《五月七日拜緻仕敕口號》之二:“白首奉身歸畎畝,清宵無夢接鵷鸞。”

(3).指農民。 唐 張說 《喜雨賦》之一:“寰海浹而康樂,畎畝欣而相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畎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畎畝(拼音:quǎn mǔ)指田地、農田,常用來描述耕作的土地或田野環境。例如《孟子·告子下》中“舜發于畎畝之中”,即用“畎畝”代指農耕生活的起點。

二、詞源與結構

  1. 構詞解析:

    • 畎:指田間用于灌溉或分界的溝渠;
    • 畝:原指田壟,後成為土地面積單位。 二字組合後,既表示田地的具體結構(溝壟縱橫),也泛指農田整體。
  2. 曆史背景: “畝”起源于夏商時期的井田制,早期與“公田”“私田”劃分相關;而“畎畝”作為複合詞,在《國語》《荀子》等典籍中已出現,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的土地管理方式。

三、引申含義

  1. 象征民間:
    如《後漢書》中“舉人貢士,或起畎畝”,以“畎畝”代指平民階層。
  2. 指代農民:
    唐代張說《喜雨賦》用“畎畝”借指農耕者,體現其對生産的重要性。

四、用法示例

五、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典籍用例,可參考《國語》《孟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畎畝》的意思

《畎畝》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田地的大小單位,即畎(quǎn)等于八畝(mǔ),畝(mǔ)又稱甸。它是古代農業社會中一個常用的計量單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畎畝》的部首是田(tián),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畎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説文解字》。繁體形式為《畎畝》,舊式繁體字中“畝”字有兩個“禾”部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畎畝”還有另外的寫法:“甽畝”。這種寫法相對不常見,但在一些古籍中可以找到。

例句

1. 農民們正在測量土地,計算每畎畝的産量。

2. 這片土地的面積大約是十畎畝。

組詞

畎畝甸、畝序、田畝、畎畝比、畎畝具、畎畝職、畎畝簿、畎畝契等。

近義詞

田/地塊/農田

反義詞

市井/城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