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又名剪秋纱、汉宫秋。多年生草本植物,石竹科。被细毛,叶对生,呈长卵形。夏秋两季开花,呈深红或稀白色,花瓣有不规则深剪裂。生长于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栽培供人观赏。
剪秋罗(学名:Lychnis fulgens),是石竹科剪秋罗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称与形态特征紧密相关,在汉语词典及植物学著作中释义如下:
命名由来
“剪秋罗”属名源自其独特的花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剪”为“用剪刀使东西断开”,此处形容花瓣边缘呈不规则深裂,似被剪刀裁剪;“秋”指盛花期在夏秋季;“罗”喻指花瓣质地轻柔如罗绸。全名生动概括了该植物花瓣细裂、秋季绽放、花色明艳如绸的特征 。
植物学特征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剪秋罗茎直立,高50-80厘米;叶卵状长圆形,对生;花序顶生,花瓣5枚,朱红色或橙红色,先端具深裂至中下部,裂片细长如流苏 。蒴果卵形,种子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传统观赏价值
明代《群芳谱》称其“花色猩红,娇艳夺目”,为古典园林常见花卉,常植于庭院花径。因耐寒性强,在北方地区被誉为“秋日庭园主角” 。
药用记载
《中华本草》收录其全草可入药,性凉味甘,具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之效。传统方剂中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及疮疡肿毒(需专业医师指导使用) 。
剪秋罗原产中国东北、华北及四川山区,日本、朝鲜半岛亦有分布。喜凉爽湿润环境,多生于海拔500-2000米林缘草甸或溪边阴湿处,现广泛栽培于全球温带地区作为观赏花卉。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26卷. 科学出版社, 1996.
- 王象晋(明). 《群芳谱》. 农业出版社影印本, 198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剪秋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竹科蝇子草属,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85厘米,根簇生呈纺锤形,茎上部有长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对生且边缘有齿毛。花瓣深红色或稀白色,顶端呈不规则剪裂状,形似罗缎剪开,故得名“剪秋罗”。花期6-7月,蒴果成熟于8-9月。
分布与习性
主要分布于中国黑龙江、河北、四川等地,日本、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喜阴湿环境,常见于低山疏林下或灌丛草甸中,耐寒性较强。
药用价值
全草及根部可入药,具有清热、止痛、止泻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等症。
观赏与园林应用
花色鲜艳,常用于花坛、花境配置,也可盆栽或作切花。其花语包括“机智”“孤独的美”“温顺亲切”等。
文学意象
在诗歌《花牛歌》中,“剪秋罗”被用作比喻,象征恋人离别时情感的割裂与分离(此释义来源于文学作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因花瓣剪裂状如罗缎,且秋季开花,故称“剪秋罗”,别名剪秋纱、汉宫秋。
半壁傧豆笔下超生不可胜数虫螟葱蔚当锅定当东方杂志法流饭来张口番戍俯仰一世顾眄花麻宦夫画阙积惨接生婆经房径行直遂尽情尽理鸡羣鹤集思广议救颠狙狙孔庙里里拉拉林语堂流离失所鹿迒逻辑思维马眼昧爽媒援谋断瓯卜青丝编齐暾秋熟如丘而止色数儿使乎视寝衰懦爽约竦秀溲溺遂情索梯同甲同醉退绌纨褲膏粱未婚夫遐敞厦门象贤孝子爱日喜不肯